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當地時間4月2日宣布向超過180個國家或地方開徵所謂「對等關稅」,連日來又「朝令夕改」,嚴重擾亂國際經濟市場秩序,矛頭更直指中國,全球震怒!
特朗普掀起的「特式關稅戰」,以所謂「對等」做包裝,但有美國貿易夥伴願以「零關稅」尋求「對等」交易,遭到斷然拒絕,揭露美方的「霸凌底牌」。
美媒《MarketWatch》有專欄指出,特朗普提出開徵「對等關稅」,最終意圖是掌控美國貨幣政策,改造國際貨幣系統,迫使各國屈服,作出經濟讓步。
「特式關稅戰」下,在內地及東南亞等地設廠的港商首當其衝。有港商向筆者吐苦水,特朗普剛宣布加稅,即收到美國買家叫停準備交付的貨品,無法收錢,資金周轉不靈,還要支付倉租。
進出口製造業 冀獲延長還款期
筆者與幾位經民聯議員立刻約見金管局,冀當局和銀行允許企業延期還款,並延長和放寬出口信用保險中的「付貨前保險」,讓被美商不合理取消定單的企業可獲賠償。
金管局隨即與多間銀行及商會緊急開會,銀行界承諾繼續落實支持中小企的「9+5」措施,而「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的18家參與銀行,同意為進出口製造業彈性延長貿易融資貸款還款期。
業界多開拓新市場 「去美國化」
信保局亦推出具體加強支援措施,包括延長為中小企而設的「小營業額保單」保戶,提供的免費「付貨前風險保障」至明年中;向非「小營業額保單」保戶,提供「付貨前風險保障」五折保費;減低新興市場的保費率,收費與傳統主要市場看齊。
對於美方執意打關稅戰,中方表明「奉陪到底」!特區政府也不怠慢,特首李家超日前公布「七招」,當中包括積極深化區域合作,抵銷對美國貿易減少的損失;加大發展科技創新,吸納高端人才,提升生產力和效率;把握多國急需分散地區風險的大趨勢,積極招商引資。
筆者認為,應對特朗普虛張聲勢的恫嚇,我們要處變不驚,弄清事實,勿亂陣腳。近20年美國不斷「去全球一體化」,甚至「反全球化」,製造種種壁壘。
面對種種不友善貿易措施,本港業界早已積極開拓新市場,逐步「去美國化」。2024年本港產品出口至美國的貨值,僅佔總出口總值0.1%,而美國在本港整體貨物出口的市場佔比,已由2018的8.6%縮減至去年只有6.5%。相反同期的東盟市場份額則由7.4%上升至8.7%,排名僅次於內地。2019年起,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貨物出口市場。
多交國際朋友 多手準備應戰
面對嚴峻挑戰,筆者呼籲業界審慎應對,以「三多策略」迎擊「對等關稅」,化險為夷。
1.多開拓新市場,構建新供應鏈:港商必須進一步加快開闢新市場,中東市場以外,還要開拓拉美甚至非洲市場。另外在形勢較明朗化後,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加快升級轉型,重構供應鏈。
2.多交國際朋友,促進「內聯外通」: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足夠能力與各國保持穩定經貿往來,我們必須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功能,促進「內聯外通」。另外,香港還要用好自身優勢,與更多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同時更積極爭取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減低對美國市場的倚賴。
3.多手準備應戰,三思而後應變:特朗普的善變,全球都已看通看透。我們要有多手準備打持久戰,當Plan A遇阻滯,還有Plan B、C、D。筆者溫馨提示,業界下決定前必須三思,「睇定啲才出手」,資金切勿押注於一方,始終投資不同投機,必須留有餘力作長遠發展。
面對世紀貿易戰衝擊,廠商會冀政府進一步鼓勵銀行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融資方案,為有意另拓新市場的港商,推出利息低、年期長的專項貸款,或透過港資銀行的海外支行提供融資支援,協助企業落戶新市場發展。
刊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