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勿讓網安隱患變成國安風險(吳永嘉) – 評論文章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政府和民間團體繼續舉辦各種宣傳活動,深化市民大眾對國家安全的認知。

早前經民聯一個交流會上,筆者向來賓分享了近年親身經歷,以說明制定國安法例的重要性。

回想2019年暴徒衝擊立法會,釀成多人受傷,亂港勢力瘋狂「拉布」,令議會一度無法正常運作,筆者身為議員,既憤怒又心痛。幸好在中央支持下,實施《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以及去年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健全了維護國安的法律系統,立法會終於重返正軌,社會秩序井然,官商民聚焦拚經濟、惠民生。

國安教育 構建正確價值觀

筆者在會上列舉了一些實例和數據,說明「由亂到治」如何惠澤民生。

1. 立法會效率提升,通過法案數目大增:去年立法會舉行了36次會議,通過了34項政府法案。而第七屆立法會三個會期,合共通過了83項政府法案,與上一屆同期相比多出接近五成。

2. 通過的法案十分「接地氣」:去年通過的法案,許多都與普羅大眾有切身關係,包括推動各項電子政府服務;提供新途徑,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和護士服務;改善舊樓消防安全水平;完善社會工作者註冊局的管治,確保註冊局以公眾利益為依歸。

3. 行政立法互動交流,促進良政善治:去年特首出席了3次答問會,與議員互動交流,議題包括推動盛事經濟、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弘揚中華文化,深入交流意見。

此外,去年舉行了4次前廳交流會,議員和官員零距離探討各種議題,由未來經濟發展以至民生問題,無所不談。

維護國家安全,不能只靠立法和執法,還要推廣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灌輸正確價值觀念,讓每一個市民都意識到「維護國安人人有責」。早前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國安教育不是集中在某些特別日子才做,而是要持續每天進行」,筆者非常贊同。

提防暗湧 須不斷完善法例

事實上,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切勿因眼見到社會回復平靜,就忽略了暗湧。不久之前,美國國務院發布所謂「2025年香港政策法報告」,大肆詆毀香港的國安法例,再度無理「制裁」多名中央駐港及香港特區官員,又一次顯露外部反華勢力的「狐狸尾巴」。

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大力鼓勵發展科技之際,也要慎防有心人利用新科技造假,煽惑民眾。現時人工智能(AI)發展神速,生成的作品像真度超高,令人難分真偽,網上散播假消息的危機也相應提高,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加倍留意新風險,及時把關堵截。

我們不但要堅決執法,更要因時制宜,不斷完善法例,制定監管科技安全的專門法例法規,勿讓網安隱患危害國安。

原文刊於:https://www.hkcd.com.hk/hkcdweb/content/2025/04/14/content_869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