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加快發展智慧政府 融入數字灣區(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國務院總理李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完善覆蓋全國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這對於香港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國家近年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和電子政務,「十四五」規劃綱要着重提到要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並強調要全面推進政府運行方式、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智能化,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各地也相應推出不同的配套政策措施,廣東省政府於2023年11月公布《「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指出要充分推動粵港澳政務服務一體化,以及使「數字灣區」建設成為大灣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儘管特區政府於2020年12月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但在推動數字化發展和電子政務方面,仍遠遠未能滿足各行各業的需要和市民的要求,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之際,公務員在家工作,工程項目裏很多審批程序,包括圖紙、開工紙、入伙紙等等,當時仍在用傳統方法,少採納電子政務系統,令本人和工程業界朋友多番慨嘆「E到用時方恨少」!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強調,要建設智慧政府,致力實現政府服務「一網通辦」。其後,特區政府合併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效率促進辦公室,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專責制訂數字政府和數據治理政策。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時至今天,要發展智慧政府,已不限於推動無紙化那麼簡單,而是要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嶄新技術。特區政府應積極把握科技創新帶來的機遇,盡快落實公共服務全面數字化,並加速融入大灣區智慧城市的發展。

首先,特區政府應盡快推出更新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3.0》,全面審視現行架構,包括考慮提升數字政策辦公室的職能和地位,以加強跨部門的統籌及協調,促進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互通,並設立中央個人檔案管理系統,建立城市電子大腦,發展一站式多功能電子政府服務平台,以及就所有政府和法定機構服務納入「智方便」平台,制定清晰時間表,致力打通數據流通的內外經脈,以提升社會運作的整體效能。

其次,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居民雙向奔赴,交往日益頻繁,打通數據流通的內外經脈有另一層含意,即促進跨境數據流通和「政務通辦」。特區政府應積極推動三地建立大數據共享平台,促進電子身份認證和電子支付等系統的互聯互通,讓三地居民更方便地使用跨境電子服務和網上交易,以加快數字灣區融合發展。

此外,隨着數字基建設施擴充擴容,私隱保障和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近期先後有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遭黑客或被勒索軟件入侵,特區政府一方面應加強各政府部門和相關公共機構的網絡系統的管治和保安,制訂周詳的應急預案,並定期舉行網絡安全演練,同時應推動建立大灣區網絡安全的通報預警和協調聯動機制,共同提升大灣區網絡安全綜合保障能力,作為維護城市安全和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