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老化快過重建 怎拆「城市炸彈」(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通過了《2023年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修訂)條例草案》,旨在修訂相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以加快私人業權統一,促進老舊樓宇重建,但當局應進一步設法利用市場力量,提速提量加快舊樓重建。
立法會通過了《2023年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修訂)條例草案》,旨在修訂相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以加快私人業權統一,促進老舊樓宇重建,但當局應進一步設法利用市場力量,提速提量加快舊樓重建。
中學文憑試早前放榜,今年有約4.9萬人參加,逾1.8萬人達到入讀大學門檻,其餘考生就要積極另謀出路。其實,本港升學途徑多不勝數,同學們除了報讀大學,還有其他選項。職業訓練局下學年將提供逾140項課程,近1.3萬個學額,土木工程及軟件工程等課程在最近幾年尤其受歡迎。無獨有偶,立法會近日就如何發展本地職業專才教育展開熱烈討論,相信對同學們也有所啟發。有志者事竟成,隨着各項就業與進修階梯的持續優化,畢業生升學路徑顯著擴闊。
經民聯成員今日(7月23日)與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提交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書。香港現正步入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經民聯建議書聚焦配合國家,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高質經濟」、「高質惠民」、「高質治理」,在十三大範疇提出共147項施政建議,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強香港「興」的動能。具體包括發展跨境電商產業,搶佔中國16萬億元人民幣這個全球最大零售電商市場;放寬投資移民門檻,允許有關資金購買本港住宅物業;向中央爭取在東莞設立冷庫設施,簡化經港中轉食品檢測和進入內地時可獲減免關稅,以充分發揮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運中轉角色和優勢。
立法會近日通過了《2024年稅務(修訂)(知識產權收入的稅務寬減)條例草案》,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創科企業落戶香港進行研發,並推動創科和知識產權貿易活動,以及帶動對高增值知識產權專業服務的需求,令本港發展新質生產力變得事半功倍。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慶祝香港回歸27周年酒會上致辭,回顧了現屆特區政府上任兩年來的政績,包括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在完善地區治理、解決房屋問題等方面,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同時說好香港故事,開拓商機,增加人氣和財氣,不少政策已愈見成效。
立法會近日討論了一項議員議案,探索特區政府可以採取什麼政策措施,透過加強區域合作,積極建設香港成為亞洲醫療創新樞紐。香港要發展成為亞洲醫療創新樞紐,可以說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國家鐵路集團近日宣布,從6月15日起,原本來往香港紅磡站至北京西、上海站的普速直通車將提質升級為香港西九龍站至北京西、上海虹橋站的高鐵動臥列車,並採用「一地兩檢」,大幅壓縮行車和通關時間。中央優化香港往來京滬列車安排,持續推出惠港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充分體現國家對香港同胞的關心和支持。新安排滿足廣大旅客需求,促進兩地交往和香港經濟發展,進一步營造全力拚經濟、謀發展的良好氛圍,對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大意義。本港社會各界應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主動搭載國家發展「高鐵」,積極發揮香港創新動能。
立法會通過了《2024年税務(修訂)(税務寬免及兩級制標準税率)條例草案》,旨在修訂《稅務條例》,以落實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佈的相關建議。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經過5年的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於大灣區存在「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在深度融合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規則、機制方面的障礙。經民聯近日發表研究報告,建議中央支持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以自貿區模式消除粵港澳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既進一步提升廣東對外開放水平,又加大對港澳支持力度,為港澳帶來更多發展動能,實現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
李慧琼議員近日以內會主席身份向立法會大會動議一項「察悉內務委員會有關研究附屬法例及其他文書的報告的議案」,涉及2項旨在將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處置建築廢物的新收費水平的生效日期延後至2024年8月1日的附屬法例,這議題廣受社會關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