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港版國安法」符合《基本法》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會議敲定議程,人大常委會將會制訂「港區國安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並且直接在港實施,以堵塞香港在防止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及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區事務的活動四方面的漏洞。有反對派聲稱這個做法廢除了《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等同宣布「一國一制」,再一次證明他們不懂《基本法》,或者「懂裝不懂」,選擇性地向公眾解讀《基本法》。

通識科難辭其咎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縱火、刑毀商店、擲汽油彈、火燒活人、自製爆炸裝置、群毆異見市民、襲警等,在反修例風波發生前,相信很多香港市民都以為這些超越道德底綫的恐怖主義行為,幾乎不會發生在高度文明的香港。然而,一連串極端示威活動,暴露了香港教育的問題,令幾代年輕人成為教育紕漏下的受害者。

黃色經濟圈 愚不可及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由於疫情有緩和迹象,香港已連續10多日沒有本地確診個案,很多食肆和花店都希望能在今個周末多做點生意,但反對派卻選擇在母親節當日舉辦大遊行,不但大大增加了傳播疾病的風險,更令原本想出外用餐消費的家庭,因為擔心遊行又會變成騷亂而取消外出,有如向全港商戶澆了一盆冷水。

攬炒派是香港最大內憂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批出一千三百七十五億元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後,恢復審議《財政預算案》,當中包括最受關注的全民派發一萬元,還有多項惠民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免差餉、綜援雙糧、公屋免租一個月、補貼商戶電費等等。可惜仍然有反對派議員以反對增加警隊撥款為由,意圖「攬炒」整份《預算案》。放眼全球,朝野放下分歧攜手抗疫是理所當然,唯獨香港的反對派仍然不知分寸,在百業待舉的關頭仍然落井下石。有這樣的反對派,香港哀矣!

應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一如所料,失業率進一步攀升至4.2%,較上次統計上升0.5個百分點,其中零售、住宿、膳食服務業失業率急升至6.8%,餐飲服務業和建造業分別急升至8.6%和8.5%,多項數字都是2008、09年金融海嘯後的高位。由於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打擊沉重,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相當依賴中國和海外市場去復蘇本地經濟,預料情况仍會惡化下去。上星期六通過了的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集中於「保就業,撐企業」,但就忽略了「救失業」。最新一期失業率反映成立失業援助金已是刻不容緩,而且必須是容許個人名義申請的,金額也要比綜援高,才能起到作用。

經民聯籲次輪防疫紓困措施簡化審批
盡快惠及市民
促勿忘老弱婦孺及失業人士

經民聯成員今日(4月22日)與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會面,就政府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的紓困措施提出進一步建議。經民聯強調,抗疫救市刻不容緩,特區政府須簡化審批手續,盡快落實已公佈的措施,同時出招支援暫未受惠的行業和人士,例如65歲或以上沒有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的僱員、已不幸失業的市民等;聯盟又建議政府設立臨時失業救助金,油公司應立刻減價,與市民共渡難關。

保護國家安全乃應有之義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疫情嚴重, 經濟下滑, 世界各國都強調國民要團結抗疫。可惜香港的反對派卻繼續以散播仇恨為己任,以攬炒香港為目標;這些人的參政目的就是要癱瘓議會,損害一國兩制,害慘香港!最可恨的還是一些成年人如戴耀廷等,一直「精人出口,笨人出手」,鼓勵少不更事的青年去犯法,使用不斷升級的暴力,毀了年輕人,亦毀了香港。 

要狠心「停擺」兩星期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新冠肺炎疫情的規模和破壞力史無前例,全球經濟衰退在即。各行各業都危危乎,無一倖免。政府舉行記者會公布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的最新詳情,算是大手筆,比預期多;涉及金額達1375億元,亦回應了坊間不少的訴求。政府兩輪防疫抗疫基金總共牽涉約2000億元,然而,疫情仍沒有緩和迹象,不少人又開始掉以輕心。天天有新增確診個案,數目不容忽視,現在各行各業危危乎之際,政府派錢以救打工仔及企業,也是不二之法。問題令人憂慮的是,若疫情不停,要派到幾時?萬億儲備說少不少,說多不多,派多幾輪就見底。長痛不如短痛,政府要狠心停擺兩星期至一個月,「博一鋪」,讓疫情得以受控,不要再拖下去,令香港可回復正常的運作,重拾繁榮,不用再派下去。

撐企業 保就業 紓民困 還富於民
經民聯歡迎特區政府次輪防疫抗疫措施

特區政府今日正式公佈第二輪為數1,375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為有需要的企業和市民提供全面支援。經民聯對此表示歡迎。對於特首及相關司局長多次傾聽經民聯的建議,並接納經民聯的多項建議,經民聯表示欣慰和感謝。經民聯認為,有關措施急各界所急,能及時達致「撐企業、保就業、紓民困」的作用。經民聯指出,香港的財富是香港市民共同創造,特區政府現在大手筆動用公帑為民紓困,實際上也是「還富於民」,可謂正當其時,用得其所。聯盟期望政府盡快公佈各項措施的落實細節,讓備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的企業和香港市民早日受惠,攜手盡快渡過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