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層 共建美好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向經民聯捐贈兩萬個愛心飯盒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不少基層人士生計和生活大受影響。一直在致力社區服務的經民聯急市民所急,想方設法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的支援,亦欣喜地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今天(11月27日)向經民聯捐贈兩萬個愛心飯盒,讓聯盟地區成員送給有需要的街坊,以解他們燃眉之急。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不少基層人士生計和生活大受影響。一直在致力社區服務的經民聯急市民所急,想方設法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的支援,亦欣喜地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今天(11月27日)向經民聯捐贈兩萬個愛心飯盒,讓聯盟地區成員送給有需要的街坊,以解他們燃眉之急。
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約200項新措施,土地及房屋政策篇幅最多,其中敲定平民屋宇公司會與市建局合作重建大坑西邨,圓了居民多年的心願。發展商、居民和部門已拖拉了逾10年,新合作方案展示了政府事不避難的決心。至於香港另一嚴峻問題——教育,施政報告也着墨甚多,提到會加強德育及國民教育,糾正通識教育,提高教師質素,改革方向有了,但缺少具體詳情,政府應盡快公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110多項建議,包括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撤銷工商舖辣招、落實大坑西邨重建、加快「跨境理財通」、推出智慧城市藍圖2.0等。聯盟認為,這份報告構思務實,措施亦具針對性,但要事分緩急,而且重在執行。面對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聯盟促請特區政府痛下決心,精準抗疫,切斷所有隱形傳播鏈,盡快讓病例「清零」,做到抗疫為先、重振經濟、改善民生,讓市民「信有明天」。
國家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特別是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香港青年提供大量發展機遇。然而目前港青北上,在就業、學習、生活三方面都有不少困難和障礙,經民聯專門就此問題進行研究,並於今日(19日)舉行發布會。針對當前港青北上所面對的障礙,聯盟提出倡設「港青大灣區e通道」,並圍繞這個設想提出十大建議,期望為香港青年減少和清除障礙,設立一條簡單、高效、便捷的通道(easy channel),為港青北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鄧小平於1987年見香港草委會時說:「香港的制度也不能完全西化,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香港現在就不是實行英國的制度,美國的制度,這樣也過了一個半世紀了。現在如果完全照搬,比如搞三權分立,搞英美的議會制度,並以此來判斷是否民主,恐怕不適宜。」鄧小平清楚指出香港不實行西方式的三權分立,並提到衛奕信向他表示以循序漸進的形式進行政制改革等比較務實可行的思路。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決定,港澳辦、中聯辦均發聲明,指人大為規範和處理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具有不容挑戰的權威性,兩辦聲明同時強調,鄧小平早就指出,「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愛國是一個社會公民所須懷有的高尚情操。愛國情操既有感情,亦有理性,是法、理、情的辯證統一,是一個公民構建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前提和基礎。香港特別行政區從來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都能找到強有力的法理依據。因此,熱愛祖國是港人所須懷有的高尚情操。本文將從公民層面、政治層面和法律層面三個維度對應有的愛國情操進行分析闡述。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赴京,正值大埔發生社區小型爆發,因此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接見她時將話說得很白:「希望香港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特首向傳媒承認香港「還需要繼續努力才能達到一個可以解除14 天檢疫安排的標準」,希望給予內地更大信心,意味特首赴京爭取港人回內地豁免檢疫一事上無功而回。筆者毫不感到意外。
昨天本應是第7 屆立法會的首次會議,但礙於新冠肺炎疫情,立法會選舉未能如期在9月舉行,變成了第6屆立法會的延續。24 名反對派議員最終有21人留任,而反對派內部爭論去留期間,胡志偉、楊岳橋、林卓廷等多次揚言,留任是要阻止筆者引用《特權法》調查反修例運動。反對派竟然反對甚至揚言要阻止立法會運用特權法,可謂世事如棋局局新。
香港醫療系統一向山頭林立,今次少數醫護的排外心態更加成為抗擊疫情的障礙,由健康碼、全民檢測、臨時醫院、檢疫設施、醫護人手等都反映陳肇始局長決定進退失據。筆者一直認為應該全民強制檢測,將隱形病人「清零」,藉此徹底斷絕隱性傳播。當年港府推出9年免費教育,不也是強制嗎?陳肇始該硬的不硬,予人感覺怯於政治阻力,只願推行自願檢測,錄得178 萬人次參與,只佔人口比例約兩成,令推出健康碼的時間不斷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