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同股同權不容混淆視聽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當業界以為阿里巴巴上市棄港赴美,「同股同權」這個議題可以暫且擱下之際,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仍未有放下,上周初在其網誌上再度就這個議題發聲,更質疑「同股同權」並非普世價值,李總裁以這種方式混淆視聽,最終亦要急急腳再發文澄清引用例證失當,足以顯示李總裁在力撐改變「同股同權」方面黔驢技窮!

滬港通打了阿里巴巴「大巴掌」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港股直通車在2007年被剎停,本地金融界足足等了七個年頭,便由總理李克強在海南博鰲論壇宣布了這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滬港通」。「滬港通」包括了「滬股通」和「港股通」,就是讓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買賣指定類別的港股、香港投資者透過「滬股通」買賣上交所上市的A股,正是國家開放金融政策由構思踏進了行動的重要一步。

年賺17億?細行大賺是笑談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自從銀行業以割喉式減價加入與券行爭奪客源以來,本港中小券行的經營環境便每況愈下;若以遇上「冰河時期」則可能太誇張,但絕對是面對著寒冬傲雪。可是,證監會最近公布了行業的經營數據,指C組證券經紀,去年的盈利竟高達17億元,較前年翻了五番,就教一眾中小券行嘖嘖稱奇。難道窮經紀遇上聖誕老人派大禮,自己卻懵然不知,仍在一味喊窮?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利用香港優勢 深化金融改革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H股在港上巿去年剛好20年,香港扮演的角色亦已由將內地大型國有企業介紹給公眾市場,轉為肩負幫助A股發展的使命,協助A股提升管治水平,藉以拉近內地股票巿場和國際市場的差距。故香港在促進內地巿場向國際接軌,實可肩負更為重要的責任。

不應全面寬免ETF交易印花稅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發表了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在加強香港競爭力上著墨多了,也提到要加強支援中小企。我想這個大方向是值得支持的,香港必須為未來和我們的下一代綢繆,免卻他們為未來的公共財政支出作出沉重的負擔。不過,對於他建議全面寬免交易所買賣基金 (ETF)印花稅,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則未能認同。

經民聯就2014/2015年《財政預算案》回應 前瞻務實 計劃未來

預算案以提升香港競爭力為目標,內容務實且具有前瞻性。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今日發表的預算案中,首次就香港面對結構性赤字的隱憂作出預警,並在基建、人力和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應對措施,經民聯認為預算案務實且具有前瞻性,有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與經民聯今年的工作主題─「創意、上游、香港未來」目標一致。事實上,推動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促進社會各階層向上流動,正是解決香港結構性財赤的長遠之道。

《2012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 – 發言 (張華峰)

主席,由於美國推出量化寬鬆,實行超低息政策,令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大幅飆升,香港亦難以獨善其身。過去數年,本港的樓價好像“坐火箭”一樣,屢創新高,遠遠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造成了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導致民怨四起。故此,新一屆政府為了遏止樓市不尋常的升勢,連環使出“辣招”,為樓市降溫,市民基本上歡迎。但問題在於,政府官員往往為求達到目標,無所不用其極,甚至
出現殺錯良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