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自由市場經濟 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龍漢標) – 評論文章

筆者是一個信奉市場經濟的人,任何干預市場的動作都不應持久,不然定會影響到市場的自由運作。就以辣招來說,過去13年間,當經濟和樓價向上,我們看不到辣招能夠有效壓抑上升的樓價。反之,當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辣招卻窒礙了市場自我調整的機制,成為經濟向前的絆腳石。如果在任何一個自由市場中加入一些干預和障礙,最終我們都要付出代價。相反,當市場能夠自由運作的時候,所有事情自然就能自我調整,回復正軌。

強積金供款買樓值得探討(龍漢標) – 評論文章

一般而言,香港的置業階梯大致可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是政府提供的出租公屋;第二層級是有政府資助的出售房屋,即居屋;第三層級是私樓。至於為什麼稱作階梯呢?從第一層級開始,一個住在公屋的家庭,當收入和資產達到某一個水平時候,自然希望可以住得好一些,擁有自己的居所,會考慮搬入居屋,而當資產和收入達到更高的水平時,又會產生購買私樓的念頭。於是這樣一層一層的進發,就形成了我們所講的置業階梯。

北都區系列:片區開發須具彈性 銀行角色不可或缺(龍漢標) – 評論文章

每當提及政府和發展商進行溝通、諮詢,社會上總會有一種聲音:是否「官商勾結」?香港是奉行市場經濟的,市場經濟的一個特色,就是政府不是萬能的,政府在某些施政層面上,總需要借助市場力量,所以政府跟市場業者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發展北部都會區 抓緊香港向前發展機遇(龍漢標) – 評論文章

片區開發聽起來似是一個新的名詞,但我在早前的專欄曾經提及,香港早在1970年代,就有片區開發的成功例子,就是沙田第一城。大家可能會好奇,新市鎮的開發,跟片區開發有什麼異同呢?香港的新市鎮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共有九個新市鎮。第一個階段是七十年代初期,有沙田、荃灣及屯門;第二個階段是七十年代末期,有元朗、大埔、粉嶺和上水;而第三個階段是八九十年代的將軍澳、天水圍和東涌,以上三個階段組成香港新市鎮發展的歷史過程。

「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成立 更深入解決業界融資問題(龍漢標) – 評論文章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融資確實變得比較困難,尤其是對於中小企情況更明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年3月推出九項措施來緩解中小企融資困境,措施包括要求銀行不對那些還款正常,但抵押品價值下跌的客戶追收差額,另外亦有多項措施協助中小企獲取銀行融資,讓他們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逆周期措施」。

香港真的缺少土地嗎?我們該跳出框框(龍漢標) – 評論文章

香港經常被認為「地少人多」,但真的是這樣嗎?現時香港的陸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其中用來建造住宅的土地只有約7%,連同工商業用地,社區公共設施,道路網等用地加起來亦不過25%。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其實有75%土地仍未被充分使用。

經民聯向行政長官提147項《施政報告》建議
促發展跨境電商搶佔16萬億市場 大力推動銀髮經濟

經民聯成員今日(7月23日)與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提交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書。香港現正步入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經民聯建議書聚焦配合國家,發展香港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高質經濟」、「高質惠民」、「高質治理」,在十三大範疇提出共147項施政建議,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強香港「興」的動能。具體包括發展跨境電商產業,搶佔中國16萬億元人民幣這個全球最大零售電商市場;放寬投資移民門檻,允許有關資金購買本港住宅物業;向中央爭取在東莞設立冷庫設施,簡化經港中轉食品檢測和進入內地時可獲減免關稅,以充分發揮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運中轉角色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