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層面着手 全面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陳祖恒) – 評論文章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訪港,展開一連6天的考察行程,他提出了對香港的「6個相信」,包括「相信香港是孕育機遇和財富的熱土和天堂」,令筆者印象深刻、深有同感。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訪港,展開一連6天的考察行程,他提出了對香港的「6個相信」,包括「相信香港是孕育機遇和財富的熱土和天堂」,令筆者印象深刻、深有同感。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今年全國兩會繼續聚焦新能源發展,而氫能更是其中一個熱議主題。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培育壯大產業發展的新動能,融入國家氫能規劃,筆者建議香港可從六大方向,推動氫能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結合及發揮內地與香港在氫能發展的強項,發揮「一國兩制」最大優勢,攜手將氫能產業做大做強。
香港同鄉社團素來是愛國愛港的中堅分子,近年的社團發展愈趨成熟和具規模。截至本月,包含「同鄉會」一詞的社團已有至少330個,有學者更估計,由於部分社團未有以「同鄉會」或「聯誼會」命名,同鄉社團的實際數量可能超過600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本港過去幾十年的中史教育嚴重不足,導致新一代國家觀念薄弱。教育局必須「古今並重」讓學生了解我們的國家。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和背景尤其重要。
在中央全力支持下,香港正踏上由治及興的飛躍新階段,香港與內地實現通關,並和世界各地全面接軌。香港,回來了!(Hong Kong is back!)在全面復常的康莊大道上,香港各界竭力為香港創造「興」的動能,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四點希望」,不斷為國為港增強發展動能,紡織及製衣界團結一致,舉辦一系列「增強香港發展動能,打造世界時裝之都」的國際盛事,頭炮有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行業盛事之一「香港國際毛皮時裝展覽會」,以及由香港紡織商會主辦的「綠色紡織與創科技術論壇及展覽」,之後陸續再有不同活動,包括十月份舉辦的「時尚高峰(香港)」(Fashion Summit(HK)),預計會吸引數以千計的國際行業翹楚、學者及貿易商參加,為香港創造「興」動能。
「科技是我們的未來,創新更是我們的動力」,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多家媒體訪問時,就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香港的優勢在於基礎科研,大灣區其他城市在下游生產力則具備優勢;倘若香港可以鞏固中游,將研究成果產業化,整個大灣區就能夠互補互利。筆者作為工業界人士,十分認同特首李家超的方向,今日世界就是創新科技的世界,香港各行業包括工業、紡織業,亦只有好好運用創新科技,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衷誠合作及分工,在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情況下,創新科技既可為各行業指引出路,亦能成為香港經濟再增長的一大引擎,問題關鍵,在於特區政府如何與業界加強合作,一同突破掣肘,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走向高峰。
特區政府去年底公布《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本港未來創新發展定下大方向,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完善創科生態圈和推動科技產業發展,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為「新型工業化」推出多項新猷。筆者一直倡議特區政府以「雙軌並行」推動「新型工業化」,並駕齊驅發展傳統工業和新興高增值產業,故筆者對《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協助香港傳統工業利用升級轉型」,深感欣喜和雀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當中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逾50項建議。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歡迎政府推出多項有助疫後經濟復甦及支援中小企措施,協助港商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以及開拓新興市場、加強環球推廣及發展創意產業等。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表示,派發消費券是經民聯一直主張的建議,經民聯理解《預算案》提出一系列節流措施,加強本港公共財政的穩健性,以應對過千億元的財政赤字缺口,認為這份預算案是「應使則使 重拾動能」。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有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底蘊。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可以從「對內」及「對外」兩方面,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