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國
借鏡國家交通策略 加速香港運輸建設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去年12月,國家發布了《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是一份值得大家重視的綱領性文件。白皮書強調,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將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以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綠色化技術的發展,拓展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空間,深入推進交通、物流、資訊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加快,大力發展樞紐經濟,並重點指出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經民聯發佈《七一宣言》提「推經濟 惠民生」兩大口號
推四大綱領 冀「一國兩制」五十年之後也不變
經民聯自2012年創立以來,作為對香港懷有高度責任感的工商專業界代表,一直為香港發展盡心盡力。面對新時代、新格局,經民聯與時並進,今日(18日)發表《七一宣言》,提出在新時代的兩大口號「推經濟、惠民生」,並圍繞兩大口號推出四大綱領「推動良政善治、工商專業創富、市民共享繁榮、培養治港人才」;同時提出一大願景:「一國兩制」不僅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之後也不變。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強調,經民聯提出「推經濟、惠民生」兩大口號,就是要在香港社會重新樹立「發展惠民」這個主調,推動香港盡快走出政治鬥爭的泥沼,回歸經濟城市的定位,走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正軌,切實回應香港社會對新時代搞好經濟民生的熱切期待。
繼往開來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中聯辦駱惠寧主任在「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的演講論證了中國共產黨在開創、發展、捍衛「一國兩制」事業中的地位、作用和貢獻,勉勵港人珍惜本港由亂及治的新局面,加快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在「愛國者治港」的根本原則下,駱主任提出的「三個必須」是堅定香港的未來福祉的中流砥柱,「三個必須」更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有效保障。
經民聯促港府制定《十年安居計劃》
增建65萬個房屋單位
人均居住面積增至200平方呎
房屋問題是香港市民最為關心的頭號民生難題。經民聯今日發佈《香港十年安居計劃》建議書,並提出三大目標、五大建議,多管齊下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務求在10年內開發2,400公頃土地,增加65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將人均居住面積由161平方呎增至200平方呎,創造60萬個就業職位。經民聯敦促特區政府要不失時機作出全面規劃,全方位統籌啟動政策措施,總體統領展開香港特區的「十年安居工程」,從根本上解決香港安居難的深層次矛盾,實現建構香港宜居城市的目標。
完善選舉制度 求安定謀發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完成審議並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可謂不負眾望。條例草案旨在按照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訂,修改選舉委員會、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產生辦法,以及就相關事宜訂定條文。有關方案為全面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提供了明確的制度保障,為長遠繁榮穩定打下良好基礎。經民聯呼籲香港社會各界同心同德,致力重塑政通人和的管治生態,匯聚愛國愛港的賢能之士,集中精力拚發展、惠民生,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發展新界北 交通基建須從速規劃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近日,關於如何促進新界北發展,在立法會引發一番討論,這個議題實質上牽涉到困擾香港的最大民生問題,即土地和房屋長期供不應求,勢必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公職人員須宣誓效忠 合法合情合理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這份預算案提出不少紓民困、撐經濟的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40多項建議,包括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持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資助舊樓宇維修渠管等等。儘管如此,預算案整體而言取態仍然較為保守,紓困力度有所不足。一些被俗稱為「派糖」的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差餉寬減等都「減甜」。在本港經濟環境處於「冰封」之際,政府應「未雨綢繆」,推出更多、更全面的逆周期措施幫助中小企及打工仔,幫助香港把握疫後復甦的機遇。而當局推出惠民措施之時,例如發放電子消費券,要真正做到與民方便,不應設立太多規限,當局應相信市民的智慧,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做到皆大歡喜。
紓解民困須到位 提振經濟共籌謀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這份預算案提出不少紓民困、撐經濟的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40多項建議,包括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持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資助舊樓宇維修渠管等等。儘管如此,預算案整體而言取態仍然較為保守,紓困力度有所不足。一些被俗稱為「派糖」的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差餉寬減等都「減甜」。在本港經濟環境處於「冰封」之際,政府應「未雨綢繆」,推出更多、更全面的逆周期措施幫助中小企及打工仔,幫助香港把握疫後復甦的機遇。而當局推出惠民措施之時,例如發放電子消費券,要真正做到與民方便,不應設立太多規限,當局應相信市民的智慧,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做到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