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制基礎符合國際標準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自從新一輪政改討論以來,泛民不斷喊出「國際標準」及「公民提名」的叫價,這兩個詞正正是《基本法》所沒有的。每輪政改討論,反對派都會叫出一些新口號,這輪筆者注意到,口號就是「符合國際標準」。
自從新一輪政改討論以來,泛民不斷喊出「國際標準」及「公民提名」的叫價,這兩個詞正正是《基本法》所沒有的。每輪政改討論,反對派都會叫出一些新口號,這輪筆者注意到,口號就是「符合國際標準」。
在上周的立法會大會上,議員辯論應否針對早前終審法院裁定變性人W小姐有權結婚一案,修訂現行兩條有關婚姻的法例。這是繼去年十一月後,本屆立法會再次就性小眾人士的權益展開四小時辯論。原動議及包括筆者所提的修正案,均一併被否決…
據悉,屋宇署於二○○九年十月向土瓜灣啟明街51號一幢唐樓的業主發出修葺令,令他們修葺該樓宇的外牆、公用地方及喉管。屋宇署於二○一○年初又發現該樓宇的懸臂式平板露台出現問題,因此向業主發出法定命令,葺令他們安排詳細勘測。屋宇署其後將該樓宇納入「樓宇更新大行動」,而有關業主每戶支付了約17,000元費用進行修葺工程。工程在二○一一年十月完成。然而,今年八月(即工程完成後不足兩年),屋宇署卻基於該樓宇的露台構成即時危險,向法庭申請並獲批封閉令,把該樓宇封閉。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近代中國慘遭列強欺凌,英國人強搶香港,期間,中國內地天翻地覆,好不容易才振作起來,不用再受外侮。一個背負着如此沉重歷史包袱的國家,很自然對列強的干預格外警覺。因此,回歸以前,不但港人憂慮前途,其實中央也是摸着石頭過河,既考慮自身情況,想給港人最大信心…
拜讀十月十四日《教協報》企圖以政治壓力,要求本人道歉,實在萬分無奈。其實,筆者早在九月二十八日的《再談通識科》、十月十二日《訴諸情緒無助通識科討論》講清楚,但教協視而不見…
每逢提到香港過去有甚麼行銷世界的龍頭產品,人們往往會即時想起五、六十年代的紡織品、塑膠產品、玩具、假髮,以至較後期的電子表等;不少人認為隨着本地工業於八十年代北移,香港經濟已全面邁向服務業和金融業,已再無甚麼享譽國際的工業產品,但原來這並非事實。
近日拜讀教協會長馮偉華的回應,他將聯席對小部分通識科老師試圖利用通識科「必修必考」的平台向中學生鼓吹佔中的憂慮「無限擴大」、上綱上線,扭曲聯席的意見為針對全港老師,藉以轉移視線,將全港老師「拉落水」。
就這次啟明街五十一號事件,當局在發現結構存在風險後要求住戶馬上遷出,人命關天,本來無可厚非,但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在處理手法上可以更人性化,更好地兼顧居民的處境。
在本港,「隱青」過去被誤解為純屬自暴自棄的一群,甚至和「雙失」青年混為一談,導致社會未能提供適當的輔導和支援,幫助他們走出心中的籠牢。當局如今若能亡羊補牢,及早正視問題並予以處理,相信仍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