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諒互讓 解決工潮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城市,不少日常生活用品、食物都依賴進口,如果碼頭工潮得不到妥善的解決,全港市民都會受到影響。作為市民的一分子,我期待勞資雙方應在合適的場合加強溝通,意見分歧在所難免,不過進一步加深了解,放下對抗的情緒,更能彼此體諒對方的處境,各退一步,自然海闊天空。
香港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城市,不少日常生活用品、食物都依賴進口,如果碼頭工潮得不到妥善的解決,全港市民都會受到影響。作為市民的一分子,我期待勞資雙方應在合適的場合加強溝通,意見分歧在所難免,不過進一步加深了解,放下對抗的情緒,更能彼此體諒對方的處境,各退一步,自然海闊天空。
現時本港仍有一些大型發展項目,尚未動工,這些項目包括西九文化區,以及啟德發展區。我們可否在規劃上作出靈活變通,研究發展地下空間,興建地下商場或者商業城?
香港經濟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一直為人詬病。要確保經濟持續發展,我們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優勢,支持傳統的支柱產業,以及幫助這些產業升級轉型;另一方面,我們亦要開拓新的產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現階段,政府並未提出政改諮詢的時間表及具體方案。我認為,如果現時便斷定政府將來會上演一場「假普選」、將會拋出一個不合乎民主程序的方案,因此現在開始便要與政府抗爭,這想法未免太過武斷,不利雙方建立互信。
北京「兩會」正在召開,來自香港的全國政協委員,就多個港人關注的問題提出意見,而兩地融合,就是其中一個重點。隨着兩地交往頻密,兩地居民有摩擦,是很正常的現象。香港回歸以後,內地人也好,香港人也好,都是一家人,應該以最大的包容、最開放的態度來處理。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三出爐,面對外圍經濟不穩,以及出口市場持續疲弱,我很高興,政府推出「六招」支援中小企,並為企業推出兩項合共三十一億元的紓困措施,令中小企能夠暫舒一口氣。
作為本屆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曾俊華的預算案務實審慎,整體合格,但卻未能提出有效措施,解決社會目前面對的深層次矛盾、高地價政策和貧富懸殊問題,我們期望政府加大力度提出具體的措施對症下藥。
今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就「拖網漁船船東特惠津貼」向食物及衛生局提出書面質詢,重點要求局方解釋為何沒有委任漁民代表加入上訴委員會,以及何為透過”合適渠道”收集資料,以供上訴委員會評估受影響的漁民是否屬於”非主要依賴香港水域為其拖網捕魚作業的區域”類別。
有受禁拖影響漁民向本人投訴,指漁農自然護理署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審批特惠津貼期間,評估漁民是否屬於「非主要依賴香港水域為其拖網捕魚作業的區域」類別時所採用的準則並不清晰,而政府委任處理申請上訴個案的「漁民特惠津貼上訴委員會」的成員組合亦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