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立法護國安除風險 集中精力謀發展(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昨日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展開公眾諮詢。根據昨日公布的公眾諮詢文件內容,一條全新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將會訂立,應對可能出現的國家安全風險。國家安全是市民福祉和經濟發展的最有力保障,消除營商環境中的風險,對日後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都有推動作用。現時中美關係緊張,外圍地緣政治複雜,要面對的外部環境比過往惡劣得多,特區政府要做好解說,防範別有用心的人刻意抹黑。當特區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不留死角,日後就可以集中精力,全面發展香港經濟、改善民生。

盛事經濟 配套先行(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復常後,政府積極爭取舉辦各類型的國際盛事,在展現香港魅力方面成績有目共睹。我們一直提倡「多管齊下」,除了提振股市及樓市外,我們也可着力從軟實力入手,運用好香港獨特的地位和優勢,並提供完善的專業服務和配套,以大型賽事及盛事活動「省招牌」,帶動整體經濟氣氛。

扶持企業 渡過年關(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環球經濟復甦步伐不似預期,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調查發現,58%受訪中小企表示業績未能回復至疫情前水平,有57%表示缺乏現金流,亦有57%表明營運成本增加,可見香港中小企面臨多項營商挑戰。年關將至,我期望政府加大力度支援中小企,銀行亦宜「手下留情」,幫助中小企「捱過」年關,避免出現倒閉潮。

妄開新稅 自砸招牌(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正就下月底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徵詢社會各界意見。政府上月預測今個財政年度在計及發債所得後,綜合財政赤字會超過1000億元,遠較去年發表預算案時估計的約570億元高。坊間就增加庫房收入提出不同建議,包括開徵離境稅、研究就加密貨幣徵收印花稅、公共服務收費加價等。事實上過往亦有人提出過開徵新稅,惟香港以低稅率及簡單稅制聞名,對於開徵新稅應當審慎考慮,三思而行。

低消旅遊興起 動腦留住旅客(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經歷三年疫情後,政府於去年啟動「你好,香港!」大型推廣活動,送出50萬張機票,並在全球作宣傳吸引旅客訪港,令旅遊和零售產業在2023年漸見起色。剛過去的元旦,政府舉行歷來最大型跨年倒數煙花匯演,吸引近20萬名內地遊客訪港,破盡疫情後通關單日紀錄。

投資移民 吸人才聚財富(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繼「高才通」後,政府再出招搶人才、搶資金。俗稱投資移民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細節出台,在港投資股票、基金、債券、非住宅物業等資產合共3000萬或以上的投資者,可申請來港。新計劃有助投資者更靈活地處理投資部署,對招商引資帶來積極作用;同時有助豐富香港的人才庫,鞏固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值得各界支持。

為國家貢獻 實現飛行夢(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翱翔天際的「飛行夢」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美好夢想。這個星期相信很多航空「發燒友」都會很高興,因為由國家自主研製的C919和ARJ21飛機已由上海飛抵香港,亦是首次在港展示。兩架飛機落地後民航處及香港機場管理局以「水門禮」迎接,其後亦會停泊香港國際機場,供獲邀的業界人士及青年團體等參觀。C919飛機在天氣情況許可下,明天更會飛越維港,市民可於維港兩旁欣賞國產飛機的風采。

航天發展 港具優勢(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日前訪港4天,與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各界人士近距離交流,並參與全港歡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大匯演等活動,令本港掀起航天科技發展的討論熱潮。香港具備稅務、法制及人才等優勢,未來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國家的航天科技發展,為國家航天科技建設作貢獻。

「習拜會」溝通創成果(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日前閉幕,要數最令世界矚目的,必然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於會前舉行了長達4小時的會晤,並達成了多項共識。「習拜會」向世界傳遞了中美兩國和平共處的信號,暖風吹來,香港商界熱切期待亞太地區重現和平發展,提振各界對香港前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