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快復常 嚴打濫發「免針紙」(龐朝輝) – 評論文章
本港第6波疫情逐漸消退,特區政府上周公布進一步放寬抵港檢疫安排至「0+3」,抵港人士毋須酒店檢疫,改為3天醫學監察,社會普遍歡迎這「遲來的春天」。由於世界各地已逐漸放寬、甚至取消所有旅遊入境限制,香港要積極重啟各種與外國往來的經濟活動,必須更進取放寬措施才能奏效。
本港第6波疫情逐漸消退,特區政府上周公布進一步放寬抵港檢疫安排至「0+3」,抵港人士毋須酒店檢疫,改為3天醫學監察,社會普遍歡迎這「遲來的春天」。由於世界各地已逐漸放寬、甚至取消所有旅遊入境限制,香港要積極重啟各種與外國往來的經濟活動,必須更進取放寬措施才能奏效。
經過個多星期前每日新增逾萬宗個案後,本港新冠疫情最近一星期已逐漸降溫,每日新增個案回落至5,000多宗水平,官方與專家顧問亦漸認為疫情回穩,有空間放寬現時社交距離措施。
秀茂坪安達臣道地盤日前發生嚴重工業意外,天秤倒塌引致3死6傷,引起各界再度關注職業安全問題。事實上,香港近日接連發生嚴重工業事故,例如早前在中半山住宅出現吊船從高處墮下導致兩名工人死亡的工業事故,以及Mirror紅館演唱會屏幕墮下意外等,不禁令人憂慮建築及大型設施的安全隱患。
本港新冠疫情近兩個月高踞不下,縱使仍然保持一定社交距離限制,加上「紅黃碼」制度相繼推出,配合抵港人士「4+3」檢疫,以及多管齊下鼓勵有病徵人士自願快速檢測,但似乎仍欠成效,連月來本港最新BA.4或BA.5變異病毒株感染率已逾7成,雖然較海外數據高達7至8成的比率低,但短短個多月已經大幅上升近36倍,傳染力驚人,目前長者及兒童患者住院個案亦不斷上升,當中有不少患者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令公營醫療資源面臨重大考驗,當局亦已陸續停運非緊急服務,以應對陸續入院的患者,情況令人擔心。
在香港這個「石屎森林」,雖然工業並非本港主要產業,以各方面的能源消耗來說仍然像其他已發展地區一樣,碳排放仍然是本港需要切實改進的問題。特區政府在去年已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提出香港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策略和目標。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約兩個月,本港新冠疫情卻未有隨之回落,現時社交距離措施僅大約維持在上屆政府所頒布的程度,過去兩個月科學實證顯示,疫情並沒有遏止迹象,反而隨着BA.4及BA.5變異病毒株逐漸成為主流,近日接近4成新增本地個案是感染這兩種較高傳染性的變種病毒。
本屆特區政府強化青年事務,在政府架構重組方案中,將處理民政及地區事務的原民政事務局,改組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銳意強化政府在處理青年問題上的決心。以往本港青年一直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失業率較其他年齡層高、青年向上流動機會大減,加上住屋問題及工作機會等,而由於特區成立以來,並沒有做好國民身份認同的工作,新一代年輕人及中年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及國民身份十分薄弱,亦間接造成本港近年的政治大動盪。
本港第6波新冠疫情漸呈遞增式上升,單日新增個案由5月底、6月初期間仍徘徊在數百宗水平,到現時高踞4,000多宗水平不下,BA.4及BA.5變異病毒株個案亦已由數周前不足5%,遞增至現時整體13.1%,反映更具傳播性的新變種病毒將會慢慢取代現有BA.2病毒株個案成為主流;有專家更預警,如BA.4及BA.5個案繼續上升,每日確診個案會再倍增至萬多宗。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親自來港主持香港回歸25周年慶典,並發表重要講話,從歷史角度精闢論述一國兩制的由來,以及香港自回歸以來賴以成功的核心制度,我們應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一國兩制的實踐規律,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強調香港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以及落實「愛國者治港」,把特區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以守護香港繁榮穩定及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並且保持獨特的地位及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港人熱門移民國家之一英國,近年經歷了較嚴重的政經危機,由首相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最近有多名內閣成員相繼請辭。據統計,至今已有至少54位政府官員因對約翰遜失去信心而辭職,其中包括內閣第三號人物、財政大臣辛偉誠(Rishi Sunak),以及衞生大臣賈偉德(Sajid J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