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是香港民主發展最強後盾 (陳亨利)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在北京接見述職的特首林鄭月娥。令我最深感受是,習主席提到香港成功舉辦選委會及立法會選舉,「廣大香港同胞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得到體現,『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得到落實,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廣泛均衡參與的政治格局得到確立。」中央的支持便是香港發展民主、改善經濟民生的最強後盾。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在北京接見述職的特首林鄭月娥。令我最深感受是,習主席提到香港成功舉辦選委會及立法會選舉,「廣大香港同胞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得到體現,『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得到落實,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廣泛均衡參與的政治格局得到確立。」中央的支持便是香港發展民主、改善經濟民生的最強後盾。
以東亞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於明年1月1日生效,標誌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也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的里程碑。筆者一直倡議香港加入RCEP,並建議國家提供政策措施,例如把香港納入海外倉網絡之中,針對相關的協定國家,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對外貿易平台的角色,亦可為內企開拓更大的市場。
立法會選舉將於12月19日舉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提及,新選制具四大特點和優勢,包括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及公平競爭性,這些都彰顯了「愛國者治港」原則,促進香港良政善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2周年,承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振奮人心的局面,繼往開來、強國有我、創新引領、和諧共生,構築和開啓了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凸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不變。筆者相信,國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彰顯出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
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選舉委員會選舉圓滿舉行,投票率近九成。新一屆的1,448名選委正式出爐,為落實「愛國者治港」踏出重要一步,意義非凡。選委們肩負重大責任,除了要為香港選出愛國愛港、做實事的人才外,更要與治港者和香港市民一起,共同推動良政善治,讓惠港新政得到落實。
美軍離開阿富汗,但亂局仍未停止,炸彈襲擊頻繁,沒有一天安寧。阿富汗平民在喀布爾機場逃難,被美國軍機輾斃或墮機而亡的畫面,令人難以釋懷,亦清楚指出,美軍撤軍基於自身利益,拋棄阿富汗人民。阿富汗變天的教訓,對台灣和香港是極大的警示。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未來特區管治者能力設下清晰的標準。立場堅定是首要條件,既要善於破解矛盾問題,亦要做實事及團結各方力量,擔當一個履職盡責的愛國者。香港在解決深層次矛盾的路上趕考多年,唯成效未如人意,這次中央提出標準和時間表,未來的管治者不能再拖延,必須交出令市民、國家都滿意的答卷,實現良政善治。
去年11月,全球最大的自由貿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誕生,共有中國、日韓、東盟十國、澳洲、新西蘭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為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逾5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總量約30%,含金量極高,極具發展潛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多項偉大成就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進。中共與香港有深遠而緊密的聯繫。歷史教育,特別是中共的歷史故事、新中國的發展故事應該加強推廣。只有了解這段歷史,才能深刻認識為什麼中共領導的中國能夠廢除三個不平等條約,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才能深刻理解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
立法會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選舉制度的完善,標誌着過去數年的選舉亂象畫上句號,「一國兩制」的實踐有了新意義,不少市民表示「飲得杯落」,工商界感到「鬆一口氣」。筆者希望,香港重拾平穩的政治環境後,特區政府盡快交出成績表,密鑼緊鼓跟進選舉工作,集中處理經濟民生問題,令香港人「有屋住」、「有生意做」,香港才能真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