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治港」與「港人治港」的統一銜接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四個必須」,包括「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他特別強調「政權必須掌握在愛國者手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人民會允許不愛國甚至賣國、叛國的勢力和人物掌握政權」。這與1984年6月鄧小平會見香港代表團所說:「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都是愛國者。」一脈相承。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四個必須」,包括「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他特別強調「政權必須掌握在愛國者手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人民會允許不愛國甚至賣國、叛國的勢力和人物掌握政權」。這與1984年6月鄧小平會見香港代表團所說:「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都是愛國者。」一脈相承。
為慶賀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經民聯舉辦青少年認識《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中文徵文比賽,透過活動向廣大青少年推廣《基本法》,活動反應熱烈,收到數百份參賽作品,經過評委會的精心評選,選出一批傑出作品頒授獎項,並於今日舉行簡約而隆重的頒獎禮嘉許得獎者。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致辭時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精闢論述「一國兩制」的歷史意義,更堅定了香港長期實踐「一國兩制」的信心,經民聯舉辦的徵文比賽,進一步加深青少年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認識,更顯得有積極意義。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確保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不走樣,不變形。習主席強調,「(『一國兩制』)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我認為這是向香港和全國乃至國際社會發出關於「一國兩制」的重大政策宣示。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暨經民聯成立十周年,經民聯出版《結伴而行 共建香港美好家園》大型紀念畫冊,記錄聯盟成立十載以來的重要歷程,並表達經民聯對「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美好期盼。收到畫冊的政商界友好都對內容紛紛讚好,指紀念畫冊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細說經民聯與香港同行的十年,更形容這是一本全面深入了解經民聯的「小百科」。
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並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此時的香港,疫情依然很嚴重,習主席親臨香港,足見他及中央政府對香港是何等的重視和何等的關愛。習主席在港期間出席了10多場活動,這緊密的行程凝結着習主席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在「一國兩制」實踐迎來新階段的重要時刻,習主席向各界傳遞了中央對香港的堅定支持和殷切希望,為香港注入了新的動力,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制定謀劃了新的篇章和宏偉藍圖。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7 月 1 日親臨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經民聯今日下午舉辦座談會,深入學習和領會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參加座談會的包括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榮譽主席梁君彥、主席盧偉國、副主席林健鋒、梁美芬、青委會副主席陸瀚民、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和數十位經民聯青委會、各專業委員會及地區骨幹成員。各成員在會上踴躍發言,就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並就如何將習主席重要講話的精神融匯到各自的工作領域,更好地推動香港經濟民生、房屋事務、青年事務等工作進行熱烈討論。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大日子,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中央珍視「一國兩制」,看好「一國兩制」前景,香港只要堅持「一國兩制」,做對國家、對香港有利的事,發揮好香港優勢,貢獻國家發展需要,未來一定會更好。
正當香港慶祝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及習近平主席親臨香港為第六屆政府監誓之際,美國、加拿大、澳洲及英國紛紛發表聲明攻擊「一國兩制」,以「香港民主已被侵蝕」為由,破壞「一國兩制」聲譽。首先,作為外交層面,這種在別國舉行慶典時說三道四,若是由民間的非政府組織說說也就罷了。但以代表國家的層面去發表此言論或聲明則屬非常不恰當的外交行為,有欠一國的格調。「一國兩制」如何落實乃我國之事,必須靠我們自己努力去落實發展,由不得他國基於自身的利益去干預。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走過不平坦的路,遭遇過多次危機,但這些經歷正好讓香港市民看到,法治是香港保持穩定繁榮發展的基石,也讓香港的法律界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擔當。香港的法律人才,不僅要在香港傳承法治精神,更應運用專業知識和才能為國家的法治建設出力,向國際社會說好中國的法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