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穩定 回歸秩序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佔領中環」終於無可避免地發生了。情況已超乎組織者當初的預計,甚至達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市區核心地帶主幹道被佔領,引起市民不便,附近的公共服務、商鋪經營、居民生活紛紛受到影響,若情況長時間持續下去,不但香港的經濟受到損害,國際形象亦會嚴重受挫,最終需要承受苦果的恐怕是全體香港市民。
「佔領中環」終於無可避免地發生了。情況已超乎組織者當初的預計,甚至達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市區核心地帶主幹道被佔領,引起市民不便,附近的公共服務、商鋪經營、居民生活紛紛受到影響,若情況長時間持續下去,不但香港的經濟受到損害,國際形象亦會嚴重受挫,最終需要承受苦果的恐怕是全體香港市民。
香港政改進入關鍵時刻,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接見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率領的工商專業界訪京團。這次是繼○三年後,中央再次以高規格接待香港工商界訪京團,足見對香港政改問題的重視。
「佔中」運動衍生的罷課,在香港造成更大的社會撕裂,政治戰場由立法會到街頭,由馬路到大學,由大學校園到中學教室……難怪有人擔心,下一個災區,會否蔓延至小學或幼稚園?
隨着政府即將展開第二階段政改諮詢,「佔領中環」行動的舉行日子也在其組織者暗示下呼之欲出。然而在人大常委會宣布普選的框架後,中央領導人表明「佔中」並不能令中央改變有關決定,令「佔中」失去焦點。
本港社會關於特首普選問題的討論,焦點是特首候選人提名制度問題。特首候選人必須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是基本法明確規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為特首普選定下的框架,既符合國家體制和基本法,也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各界應全力支持。
過去幾星期,兩家國際評級機構相繼對香港作出預警,標準普爾及穆迪雖然仍然維持本港主權評級為最高評級,但指出假若政治紛爭長期持續,將對本地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可能間接影響到公共財政及現金流,削弱投資者信心。
全國人大常委會為二○一七年特首普選定下框架後,社會焦點集中在框架的「鬆」與「緊」問題,泛民更指人大為普選「落閘」,即使政改方案未出台,便揚言要否決。我則認為,香港由一千二百名選委選特首,到五百萬人選特首,是中央的「開閘」方案。泛民應放眼未來,而非盲目反對。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相關決議案將在周日表決,完成「政改五步曲」的第二步。然而「佔中三子」及泛民已一早認定有關決定不符合他們的「標準」,策劃在九月發動一波接一波行動,包括學界罷課,九月底全面佔中。
社會主流意見都希望「一人一票」普選特首,中央和特區政府亦努力促成政制改革。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審議政改報告,亦快將作出決定,在這關鍵時刻,坦誠溝通,收窄分歧,便尤其重要。無可否認,社會對於如何落實普選有不同的見解。
張曉明主任提到的均衡參與原則,依我看來,其實是落實香港普選的基本要求。香港目前的政治生態,民粹愈來愈嚴重,福利主義泛濫。如果提名委員會沒有各界別、各階層的均衡參與,特別是工商界的政治參與,就會出現政治對抗、憲制危機和民粹主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