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議員與業界向貿發局提疫後復甦建議
促資助一半參展費
放寬BUD基金申請限制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香港經濟,商界和企業生意大受打擊,經營困難。經民聯及相關的多名立法會議員早前聯同他們所屬的商會和業界代表,分別與貿發局主席林建岳會面,反映業界面臨的困難,並提出多項支援業界疫後復甦的建議,包括資助港商參與貿發局舉辦的展覽,資助額為參展費用一半、進一步簡化「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EMF)及BUD專項基金的申請程序,將BUD專項基金涵蓋的項目範圍擴展至成熟經濟體及香港等。經民聯議員認為,目前疫情漸露曙光,業界急切期盼局方和政府支援,以重整旗鼓,再拓生意,冀政府急業界所急,盡快回應業界的訴求。

經民聯籲次輪防疫紓困措施簡化審批
盡快惠及市民
促勿忘老弱婦孺及失業人士

經民聯成員今日(4月22日)與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會面,就政府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的紓困措施提出進一步建議。經民聯強調,抗疫救市刻不容緩,特區政府須簡化審批手續,盡快落實已公佈的措施,同時出招支援暫未受惠的行業和人士,例如65歲或以上沒有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的僱員、已不幸失業的市民等;聯盟又建議政府設立臨時失業救助金,油公司應立刻減價,與市民共渡難關。

撐企業 保就業 紓民困 還富於民
經民聯歡迎特區政府次輪防疫抗疫措施

特區政府今日正式公佈第二輪為數1,375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為有需要的企業和市民提供全面支援。經民聯對此表示歡迎。對於特首及相關司局長多次傾聽經民聯的建議,並接納經民聯的多項建議,經民聯表示欣慰和感謝。經民聯認為,有關措施急各界所急,能及時達致「撐企業、保就業、紓民困」的作用。經民聯指出,香港的財富是香港市民共同創造,特區政府現在大手筆動用公帑為民紓困,實際上也是「還富於民」,可謂正當其時,用得其所。聯盟期望政府盡快公佈各項措施的落實細節,讓備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的企業和香港市民早日受惠,攜手盡快渡過疫境。

經民聯促加強入境人士新冠病毒檢測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從外國到港人士入境後要強制檢疫14天的措施,已於今日凌晨起實施。對於有大批在外國生活、工作及留學的人士趕於限期前返港,經民聯成員緊急呼籲即使在限期前由海外回港的人士都盡量在家隔離,同時促請特區政府加強機場抽樣檢測,並利用機場附近地點,包括機場博覽館、竹篙灣地盤等作檢疫設施,以減低社區播毒風險。

金管局「降準」
經民聯冀銀行盡快配合放水打救中小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進一步打擊香港經濟。香港金管局繼去年10月將銀行的逆周期緩衝資本比率由2.5%下調至2%後,今日宣布進一步把比率由2.0%下調至1.0%。經民聯對金管局有關措施表示歡迎,認為銀行額外放貸額度料可增加約5000億元,可以有效鼓勵銀行進一步放貸,增加市場的流動資金,有助中小企渡過目前的難關。

經民聯促「防疫抗疫基金」簡化手續快速支付
出口及製造業二月零訂單
籲加碼支援未受惠行業

經民聯成員今日(3月4日)與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會面,就政府的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反映意見和提出要求。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在會見傳媒時強調,防疫救市急如星火,政府要急業界所急,簡化審批手續,快速支付,不能議而不決,延誤時機。他同時提醒有關措施「不患寡而患不均」,需防止在個別行業「幫細不幫大」,在另一些行業卻「幫大不幫細」。對於有部份建造業、酒店業、貿易及製造業等公司未能受惠於基金,聯盟促請政府適時加碼紓困,向其提供直接支援。

紓困急如星火
經民聯促政府快手發放救命錢
《預算案》要適時加碼支援
減輕中產壓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月26日)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經民聯歡迎政府採納聯盟提出的80多項建議,包括全民派1萬元現金、由政府百分百擔保企業以特惠低息貸款、補助中小承建商和註冊分包商、放寬科技券資助限制等。經民聯認為,《預算案》目標是「抗疫症、撐企業、保就業、惠民生」,因此有關支援措施「急如星火、刻不容緩」,政府應盡量簡化申請手續,讓資源盡快到達有需要的人士手上。經民聯還建議政府調高退稅上限至4萬元,加強支援中產人士,並因應經濟情況適時加碼支援中小企。

經民聯晤財爺提《預算案》補充建議
企業打工仔齊受疫情影響
不反對全民派錢盡快紓困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陰霾重創本港各行各業,市民生計大受影響。經民聯領導今日(2月19日)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提出對《財政預算案》的補充建議,包括由政府提供全額擔保助企業取得低息貸款、全民派錢紓困、確保建造業工作鏈、供應鏈及資金鏈穩定、放寬證券業界申請科技券的限制、容許延期交稅、暫緩企業及市民的預繳稅等。經民聯領導在會見傳媒時表示,不少香港企業已經奄奄一息,打工仔飯碗朝不保夕,再次促請特區政府要「急市民所急」,趁工商界仍有「一絲氣息」時要快手紓困,切勿待企業出現倒閉潮時才出手支援。

百業垂危困寒冬 出招救市要快準 (吳永嘉) – 評論文章

今年下半年,中美貿易糾紛持續不斷,再加上由修例風波引起的社會動盪,導致香港經濟下行壓力顯著,正式步入衰退周期。根據廠商會九月發表的經濟展望,今年香港實質GDP增長率將接近零,明年更可能出現負增長。中小企業面對各方面的經營困難,甚至可以用「水深火熱」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