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剪布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主席剪布,在大部分市民拍手叫好之餘,也惹來一些批評,特別是早已表明既不拉布、又不准剪布的議員,突然現身在鏡頭前慷慨陳詞,指斥主席剪布錯、政府錯,彷彿只有他們所做的一切才是對的。
主席剪布,在大部分市民拍手叫好之餘,也惹來一些批評,特別是早已表明既不拉布、又不准剪布的議員,突然現身在鏡頭前慷慨陳詞,指斥主席剪布錯、政府錯,彷彿只有他們所做的一切才是對的。
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北京接見經民聯成員時,明確提出他對香港經濟停滯不前的擔憂,指出香港現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並且認為香港不應凡事政治化,引起社會上一番熱議。
前幾日,我在報上拜讀九龍華仁書院校長兼通識教育科委員會主席陳岡校長的文章,殷切希望能看到一些如何改善通識科的意見。可惜,陳校長卻將本人作為立法會議員切實反映家長及學生的意見,說成是「徹頭徹尾的教育政治化」,令我大惑不解。我想在此重申被誤解或被扭曲了的觀點。
去年暑假,一份教育局有份資助編制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因當中把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形容為「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並把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描繪成「政黨惡鬥、人民當災」,被反對派及包括教協在內的部分教育界人士批評為內容左傾,是一份別有用心的「洗腦教材」,更掀起了其後的一場反國教運動。
拜讀了方景樂先生的文章,就我近期提出了一些反映家長、學生及教育界人士對於通識教育科如何評核的憂慮作出了回應。我認為這種討論是好的開始,我之所以擔心將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政治議題作為公開考試的必答題,為的是要大家正視這門公開考試必修科現存的問題,包括師資、教材及考核的方法等。
今年的中學通識科文憑試剛剛結束,對於通識科試卷一再出現類似立法會「拉布」的政治必答題,社會上的確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這類題目具有高度政治主觀性,以及觀點比較兩極化,列為必答題並不恰當。亦有不少學生擔心一旦考生的政治立場與閱卷員不同,是否會影響評分。
這陣子,象徵和平與快樂的黃色巨鴨,在維港泊岸,風靡全港市民。遊人接踵摩肩前往「朝鴨」,傳媒爭相報道,facebook被洗版,就連商販售賣的紀念品及膠鴨公仔,都被搶購一空。
今年的中學通識科文憑試剛剛結束,對於通識科試卷一再出現類似立法會「拉布」的政治必答題,社會上的確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這類題目具有高度政治主觀性,以及觀點比較兩極化,中學生別無選擇必須表明態度,並不恰當;並且擔心一旦考生的政治立場與閱卷員不同,是否會影響評分。
最近,本港股壇教父李福兆重臨香江,提及本地華資券行對奠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謂貢獻良多,的確發人深省。試問中小券行又怎會把這麼多年來華資所辛苦建立的基業毀於一旦?但目前他們均對前景出現了信心危機,試問這又是誰有份一手促成?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代表團最近訪京,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與訪京團會面時指出,本港的一些競爭優勢開始弱化,發展經濟是香港當前首要任務,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此,本人和經民聯仝人十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