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林建岳博士於2013年5月27日應中華總商會邀請,在中總主辦的「企業家論壇—港台合作與交流」做專題演講。
評論文章
集體談判權可真裨益勞工?(張華峰) – 評論文章
最近立法會又再辯論集體談判權這一課題,不期然令人想起3月底,在葵涌貨櫃碼頭發生的那場歷時長達40日的工潮。雖然那是一場沒有集體談判之名,卻有集體談判之實的工運。
競爭力弱化敲響警鐘 制訂全面產業政策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隨著近年內部和外部經濟環境的急劇轉變,香港經濟已發展到一個十字路口。一方面,本港近年過分依賴金融和地產業,相對忽視發展其他新興產業,經濟發展不夠多元化,削弱了香港抵禦外圍經濟衝擊的能力。
鞏固金融優勢 提升香港競爭力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日前發表今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前兩年排名第1的香港,已跌至第3位,亦是近5年來最低的排名。而國務院旗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早前公佈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亦指出,本港雖然連續11年蟬聯中國最具綜合經濟競爭力的城市,再次領先兩大對手深圳及上海,但社科院同時提出警告,指本地經濟已呈現虛擬化及泡沫化,而現時的競爭優勢亦已漸漸失色。
從紀錄片談教育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閒時愛看電影,最近看了兩套紀錄片:第一套是《造就美國的人》(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影片用故事的形式描繪了美國從內戰結束到「一戰」,五十年間美國現代化的進程,特別以美國三大家族Rockefeller, Carnegie, J.P. Morgan,寫出顯赫的美國企業家如何透過掌握大時代的機遇創造了自己的事業,亦創造了美國。
提升香港競爭力政府取態須積極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剛發表2013年全球競爭力排名榜,去年居榜首的香港跌至第三,美國則由第二升至第一,瑞士第二。我們既為香港能夠名列前茅,甚至曾經位列冠軍而自豪,亦為排名下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