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矛盾 遏止狹隘本土主義 (盧偉國)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開放、多元、包容、理性」是我們理應堅守的核心價值。無論對來自內地的新移民、遊客,抑或其他少數族裔,我們都不應抱有歧視的思維和目光。香港作為一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外向型經濟體,必須遏止排外情緒,否則影響經濟民生,亦有損社會和諧,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開放、多元、包容、理性」是我們理應堅守的核心價值。無論對來自內地的新移民、遊客,抑或其他少數族裔,我們都不應抱有歧視的思維和目光。香港作為一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外向型經濟體,必須遏止排外情緒,否則影響經濟民生,亦有損社會和諧,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上周的立法會大會上,議員辯論應否針對早前終審法院裁定變性人W小姐有權結婚一案,修訂現行兩條有關婚姻的法例。這是繼去年十一月後,本屆立法會再次就性小眾人士的權益展開四小時辯論。原動議及包括筆者所提的修正案,均一併被否決…
可以預見,成立粵港澳自貿區,將可為三地帶來更佳營商環境,能夠便利投資,加快整個華南地區的發展。同時可以把握東南亞各國發展的機遇,增加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亦讓香港金融服務業有新的發展空間,專業人士可以接觸更多業務,促進更多資金以香港作融資,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有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一事,因被視為大熱門的香港電視,「意外出局」,全城矚目,至今已超過兩個星期了,這場公仔箱風雲不但沒半點平息跡象,更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連帶特首和整個梁班子的民望都大幅插水。
特區政府應盡快制訂長遠基建規劃,妥善做好公眾諮詢,相應投放資源,確保適時提供充足的土地及各項基建配套設施,以提升香港作為區域經濟樞紐的功能,振興經濟和促進就業,營造優質環境和綠色生活,推動可持續發展,並為新一代向上流動創造更多機遇。
近代中國慘遭列強欺凌,英國人強搶香港,期間,中國內地天翻地覆,好不容易才振作起來,不用再受外侮。一個背負着如此沉重歷史包袱的國家,很自然對列強的干預格外警覺。因此,回歸以前,不但港人憂慮前途,其實中央也是摸着石頭過河,既考慮自身情況,想給港人最大信心…
菲律賓人質慘劇事件,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三年了。最新的發展是,馬尼拉市議會通過決議案,授權馬尼拉市長向特區政府、受害者及其家屬表達「誠摯道歉」,並由馬尼拉華裔市議員洪英鐘負責將此信息帶到香港,本來可望為解決人質事件,帶來一點曙光。
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領導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昨日推出諮詢文件,為香港結構性的人口問題,找尋出路。焦點之一,當然是落在應否輸入外地勞工這個敏感議題上。諮詢文件引述政府最新的數字指,部分行業面對嚴重的勞工短缺問題…
拜讀十月十四日《教協報》企圖以政治壓力,要求本人道歉,實在萬分無奈。其實,筆者早在九月二十八日的《再談通識科》、十月十二日《訴諸情緒無助通識科討論》講清楚,但教協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