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強化競爭力 全力建設「八大中心」(胡劍江) – 評論文章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總目標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總目標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近年全球都想方設法重振經濟,香港亦正積極促進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網羅頂尖人才。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及全球商貿樞紐,香港有其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獨特魅力。早前在京舉行的第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在國家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們更應該「出勁招,搶人才」。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加強涉外法治建設。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不僅規劃了國家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而且為香港未來發展指路引航。《決定》的涉港內容,既明確了香港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戰略定位,而且指明了香港的五大着力點:一是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二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三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四是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五是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決定》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並要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不僅向世界傳達出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而且表明中國將不斷深化與國際的經貿聯繫,為外資營造更有利的投資環境。這將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大的動力和信心。
立法會近日通過了《2024年稅務(修訂)(知識產權收入的稅務寬減)條例草案》,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創科企業落戶香港進行研發,並推動創科和知識產權貿易活動,以及帶動對高增值知識產權專業服務的需求,令本港發展新質生產力變得事半功倍。
國務院港澳辦夏寶龍早前會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一行時,提出要建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將香港「最佳旅遊目的地」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為本港旅遊業發展帶來重要的新啟示和路向。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盛事連連,一年一度香港書展日前在會展隆重開幕。今年書展連同同期舉行的運動消閒博覽以及零食世界,三大盛事共吸引約760間參展商參與,為業界打造一個重要的推廣及銷售平台,同時讓市民同一眾書迷盡享閱讀、運動、消閒及選購零食的樂趣。作為每年暑假的文化盛事,今屆書展在場內場外舉辦超過600場文化活動,邀請超過250位在文壇舉足輕重的著名作家及名人講者親臨開講,鼓勵大家以書會友,推廣全城閱讀的良好風氣。
立法會在本周剛舉行了暑假前最後一次大會,將開始3個月的暑期休會。不過休會不代表休息,不少議員平日公務繁忙,不能輕易離港,正好趁暑假空檔安排出訪考察,向外分享議會經驗,加強聯繫。本人也安排了往內地參觀的行程,希望透過多到內地考察交流,加強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一優勢。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15日在北京舉行,本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同日新華社發表特稿,題為《改革家習近平》,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踏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全球矚目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世界觀察新時代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重要窗口。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緊密相連,回顧國家改革開放40多年來,香港扮演了重要角色,亦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在國家發展的新征程上,香港要充分發揮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三大優勢,不斷鞏固和提升香港的獨特優勢,積極配合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發揮作為聯結內外的重要橋樑作用,方能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實現新飛躍。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把握國家國際雙機遇,搭上國家發展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