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資產代幣化助減財赤(趙式浩) – 評論文章
隨着香港面臨預算赤字和經濟增長緩慢的挑戰,創新的解決方案對振興香港房地產及與數碼金融的接軌至關重要。房地產資產代幣化提供了一條有前景的途徑,不僅能刺激市場,還能透過增加稅收,為政府帶來更多收入。通過提高資本流動性和促進更廣泛的公眾參與,代幣化有潛力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注入新的動力,並使香港在這一領域成為全球領先者。
隨着香港面臨預算赤字和經濟增長緩慢的挑戰,創新的解決方案對振興香港房地產及與數碼金融的接軌至關重要。房地產資產代幣化提供了一條有前景的途徑,不僅能刺激市場,還能透過增加稅收,為政府帶來更多收入。通過提高資本流動性和促進更廣泛的公眾參與,代幣化有潛力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注入新的動力,並使香港在這一領域成為全球領先者。
踏入2025年,亦是第七屆立法會展開最後一個年度會期。新年伊始,立法會議員已着力為開拓香港新經濟把脈,在今年度首次立法會會議上提出包括與推動體育產業、河套區發展、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等相關的質詢或議案,大家本着以民為本的初心,齊心為香港長遠發展出謀獻策。
香港人口老化的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在2021至2030年的十年期間,我們將面對香港歷來最快的人口老化,65歲及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長率將增至4.0%。至2039年,65歲及以上人口將由2021年的150萬(佔總人口的20%)上升至2039年的252萬(31%)。高齡長者(80歲及以上)的比例,亦將由2021年的40萬(5%)迅速增至2039年的93萬(11.5%)。以上數據顯示,香港已步入高齡化社會,消費市場也在關注老年人的需求。相較過去,新世代的長者樂於接觸科技產品,財務更自由,也更懂得享受人生,舉凡養老住宅、保健美容、居家服務,都因高齡世代崛起,發展出不一樣的經濟模式。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以「守正創新 搏擊風浪 續寫新時代香江傳奇」為題,發表2025年新春致辭。他提出續寫新時代香江傳奇的「五個堅持」:堅持「一國兩制」、發揮制度優勢;堅持統籌「兩個高」、實現又穩又好;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以變應變;堅持內聯外通、堅定融入大局;堅持擔當作為、勠力攻堅克難。筆者對鄭主任提到的「不管前進道路如何風雨交加,我們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國家最大的靠山,有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戰勝風浪,一定能續寫新時代香江傳奇,再創新時代香港輝煌」,感受尤深,倍受鼓舞。
由特區政府及貿發局合辦的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圓滿落幕。為期兩日的論壇是2025年亞洲區內首項金融盛事,吸引來自50多個國家及地區、超過3,600名政商翹楚共襄盛舉,探討如何點燃2025增長新引擎,並且充分善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捕捉新的增長動能,成功為新一年香港發展揭開序幕。
面對經濟轉型,香港必須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和創新,從招商引資、推動大灣區及北部都會區發展多方面着手,開拓經濟新增長點。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是大勢所趨,廣東省昨就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提出多項建議,其中不少看法與香港特區不謀而合,兩地未來應「拍住上」,消除兩地的投資和貿易壁壘,合力打造大灣區的金漆招牌。
不少港人踏上置業階梯的過程,都是小時候住公屋,長大後工作,生活得到改善後就購買居屋或私樓,一步一步的踏上置業階梯,而自置的居所亦同時為港人一點一滴地累積起財富來。
立法會在2024年12月18日三讀通過《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條例旨在改善建造業存在已久的「拖數」問題,禁止把「先收款、後付款」等不公平付款條款寫進合約,以及設立一個由獨立第三方解決付款爭議的審裁機制,以提供迅速、具成本效益及有約束力的中期付款爭議解決程序,確保「有汗出,有糧出」,改善供應鏈上各持份者的現金流,讓賬目結算所需時間減少,工程項目的採購成本亦可望隨着時間下降,並減少工人被拖欠薪金的情況,促使建造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全國港澳研究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專題研討會,學習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慶典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會上致辭表示,希望香港、澳門工商界和企業家們繼續發揮推動經濟發展主力軍作用,「特別是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要展現更強烈的愛國情懷,要體現『烈火金剛』的堅強品質,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以實際行動共建美好香港、美好澳門。」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北京出席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行的專題研討會,深入解讀習近平主席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慶典重要講話精神,寄語港澳工商界體現「烈火金剛」的堅強品質,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各界要積極作為,以實際行動回應中央期望和支持,對外推廣香港的營商環境和發展機遇,對內投入經濟建設,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