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鞏固香港法治優勢 拓寬專業發展空間(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主題為「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回應社會各界謀發展、惠民生的訴求,凸顯本屆特區政府以改革實現更好發展思維,積極應對挑戰、把握機遇。施政報告對法律領域發展着墨甚多,既推出「社區調解先導計劃」,為普羅大眾解決紛爭,又將設立大灣區法律資訊平台及大灣區律師特定平台組織,促進專業交流及培訓。這些舉措除了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做好準備,更有利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特區政府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鞏固香港法治優勢,為香港的法律服務開拓新藍天。

為應對香港老齡化問題邁出重要一步(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新一份施政報告對發展銀髮經濟頗有着墨,為應對香港老齡化問題行出重要一步。特區政府將成立由政務司副司長任組長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在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釋放「銀色生產動力」這五大方面推出措施,足見特區政府對銀髮族的關愛和重視,也反映出銀髮經濟的對經濟社會的貢獻不容小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銀髮族在人生的新階段希望繼續有所作為,亦有心智、有能力為社會作出新貢獻。

宏文旅益經濟惠民生 《施政報告》務實精準(黃進達)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勇於回應民生熱議,賺得社會掌聲。《施政報告》有發展香港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遠見,亦有為香港穩固競爭優勢的亮點,包括進一步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長遠而言壯大及豐富本港人才庫,配合大灣區及內地發展,將可發揮本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說好中國故事」獨特優勢。比對兩年前行政長官首份《施政報告》,本份報告明顯對於旅遊業的幫助與着墨,針對性相對明顯。

施政報告振興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香港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戰略定位,為香港未來發展指路引航。日前行政長官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最大的特點是全面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適變求變,部署改革,抓住國家戰略機遇帶動香港發展;同時注重振興經濟,謀劃未來發展前景,讓各界看到希望,令市民得到實惠,增強各界對香港的信心。報告提出多項政策措施聚焦發揮香港「八大中心」功能優勢,全面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突破產業發展結構瓶頸,進一步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

擇善從之 惠民改革(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日前出爐,主題為「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為工商界帶來好聲音。《施政報告》在支援中小企措施方面有不少着墨,包括重啟「還息不還本」安排、將八成及九成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延長、將BUD基金進一步「加碼」10億元等,反映特首廣納建言,回應訴求。市道低迷的環境下,許多中小企面對周轉困難,《施政報告》在關鍵時刻出手,令中小企備受鼓舞。

施政報告體現改革創新 推動經濟惠及民生(左滙雄) – 評論文章

10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上發表他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以“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為主題提出一系列政策。早前,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一眾議員代表與行政長官會面並向其提交145項本年度施政建議,經施政報告公布後統計,有90項的建議獲接納,可見特區政府識變敢變,決心改革創新,能與廣大香港市民一起與時俱進,推動經濟,惠及民生。

與時俱進識變求變 改革創新帶旺香港(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部署改革,通過具體政策措施,抓住國家巨大機遇,帶動香港發展;二是不僅立足當前振興經濟,讓市民得到實惠,而且謀劃未來,展示前景,讓市民看到希望,增強各界對香港的信心。經民聯認為這是一份「與時俱進,識變求變,改革創新,帶旺香港」的施政報告。

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力量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陳祖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出爐,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多位官員日前在筆者的陪同下考察生產力局,了解生產力局推動新質生產力及新型工業化的工作,並對生產力局的工作予以肯定。筆者深信,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具備高度國際化、市場化及法治化等獨特優勢,傳統優勢產業有深厚發展底蘊,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接納筆者與業界的建議,繼續助力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新型工業化,強勁香港發展動能。

靈活變通 搞活經濟(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一連七日的十一國慶黃金周長假期為香港帶來超過120萬內地旅客,甚至較去年八日的國慶黃金周來港的內地遊客還要多超過10%。業界原本估計,今次黃金周只有850個旅行團來港,但最終有至少1100團來港,可見香港對遊客而言仍然具有吸引力。然而香港要「活」起來,不止是靠「搶遊客」,亦要「搶企業」、「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