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中央提醒 拖經濟後腿貽害無窮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隨著祖國近年發展神速,一些內地的重要城巿,發展更是直迫香港,令香港不時都有會否被邊緣化之歎。而且,放眼海外,歐美諸國以至與我們靠近或相類的韓國或新加坡等地,無不設法加強競爭力,以求徹底擺脫金融海嘯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隨著祖國近年發展神速,一些內地的重要城巿,發展更是直迫香港,令香港不時都有會否被邊緣化之歎。而且,放眼海外,歐美諸國以至與我們靠近或相類的韓國或新加坡等地,無不設法加強競爭力,以求徹底擺脫金融海嘯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香港近年的政治生態愈來愈扭曲,幾乎任何事情都泛政治化,現在連向四川災區捐款,都可以當作政治議題大做文章,實在讓人寒心。其實香港並沒有經歷過重大的政治運動,真正經歷過的人,對這種「大事小事都變成政治問題」的做法非常反感。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最近在接見香港經濟民生聯盟訪京團時指出,香港的一些競爭優勢開始弱化,應引起香港各界的高度警覺,認真思考。他又指出,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不斷改善民生。對此,本人和經民聯仝人十分認同。
上周末,我和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的成員訪京,獲得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的接見。委員長認為,發展經濟是香港當前的首要任務,離開經濟發展,一切都是空談。只有不斷促進經濟的發展,才能不斷改善民生。這與我們經濟民生聯盟成立的宗旨「工商帶動經濟、專業改善民生」是一致的。
過去幾年,筆者一直關心新高中學制如何設計通識課程。過往,我曾見過有些通識考卷的題目,甚至比大學政治行政系的考試題目更空泛、更艱深、更難懂,並呼籲教育當局不應該將此類題目作為考題,更不能列為必答題。
葵涌貨櫃碼頭的工潮,轉眼已經滿月,相信是本港最長命的工潮之一。眼下的僵局仍未有任何解決迹象,而且隨着勞方將抗爭行動升級,已漸次影響到社會秩序,隱然衝擊到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自從李小加在四年前出任港交所總裁以來,一直雄心萬丈,致力推動巿場改革,又提升交易系統,以至首次進行海外併購等,令其經營開支有增無減,證券界都要為此而付出高昂的代價,未見其利,先見其弊的怨言時有所聞。
一場突如其來的七級地震,令四川無數同胞喪失家園,也令許多個家庭面對失去至愛的傷痛。身雖遠,心同在,四川傳來的消息也讓我心情沉重,除了致意慰問,也願死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