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完善法規建設基建 把握低空經濟機遇(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近年來,低空經濟在全球迅速崛起,歐美日韓等國家意識到這一新興產業的巨大潛力,紛紛出台政策推動其發展。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性產業,指的是利用低空空域(一般指1,000米以下)進行的各種商業和民用飛行活動。目前內地各省市積極推動低空空域逐步開放,鼓勵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培育和壯大低空經濟產業鏈,低空經濟有望成為我國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的重要新興產業,香港應前瞻性布局,成為國家推動低空經濟核心技術攻關、內地企業出海的重要樞紐。

把握新質生產力機遇 實現由治及興新飛躍(胡劍江) – 評論文章

踏入新一年,香港迎來良好開局。今年春節黃金周,香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和「熊貓經濟」,超過107萬人次旅客訪港,較去年同期增長3%,旅遊經濟「開門紅」,印證了「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正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發表2025年新春致辭時提出「五個需要」。面對全球科技革命浪潮,香港需要主動識變求變應變,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深化港深融合,在貢獻國家所需中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政府帶頭採用 助力大學科研落地(陳祖恒) – 評論文章

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下,香港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坐擁國家賦予「八大中心」的重要定位,同時擁有全球一流的基礎研究實力和高等院校,以及是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筆者認為,香港可從多方面加強大專院校的應用研究發展,並以香港建設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定位,深化內地高等院校的高水平合作和對接,以自身優勢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香港法治基石從未動搖 貢獻國家大有可為(梁美芬) – 評論文章

2025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周一舉行,在這場司法界開年盛事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再次重申司法獨立是香港法治的核心所在。近年的一些社會爭議一度令香港引以為傲的法治招牌面臨考驗,但事實勝於雄辯,香港的司法獨立有充分的法律基礎和法律保障,法官堅守職業操守公正裁決,為業界貢獻了一個個經典案例。真理越辯越明,香港的法治基石不會因為有海外法官辭任而動搖。而且,如果有人因法院審理一些具政治敏感性的案件,就全盤否定香港司法機構的卓越成績和貢獻,那是極不公道的。香港有良好的法治制度、法律人才和素養,法治優勢與建設成績亦有目共睹。在法治建設的征程上,香港大有可為,可繼續以己之長貢獻國家所需。

房地產資產代幣化助減財赤(趙式浩) – 評論文章

隨着香港面臨預算赤字和經濟增長緩慢的挑戰,創新的解決方案對振興香港房地產及與數碼金融的接軌至關重要。房地產資產代幣化提供了一條有前景的途徑,不僅能刺激市場,還能透過增加稅收,為政府帶來更多收入。通過提高資本流動性和促進更廣泛的公眾參與,代幣化有潛力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注入新的動力,並使香港在這一領域成為全球領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