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香港競爭力更勝往昔(胡劍江) – 評論文章

近日據多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以上市民滿意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表現。今年是香港回歸27周年,也是本屆政府施政兩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管治團隊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後,進一步築牢維護國家安全屏障,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務實有效,取得的成績得到廣大市民衷心讚許和肯定。

引龍頭建產業群 助中小企突圍(陳祖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會同行政會議就「香港經濟發展的策略性部署」舉行集思會,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就「拼經濟,拼發展」的決心和積極作為。事實上,中小企佔本港企業總數98%,佔勞動市場就業人數45%,筆者認為,着力提升中小企的競爭力,協助中小企開拓海內外市場及加快推動數碼轉型,是本港「拼經濟、拼發展」的重要一環。

香港競爭力獲世界認可(胡劍江) – 評論文章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日前發布《2024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由上年第七位躍升至今年第五位,細看各項排名因素,香港在「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排名全球第一,在「稅務政策」、「國際投資」、「基本基礎設施」、「金融」及「教育」亦位列全球前五名。有關排名無疑令摩根士丹利亞太區前主席羅奇所謂的「香港玩完論」不攻自破。

設大灣區自貿區 深化融合增強動能(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五周年。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主席明確要求,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適逢五周年此關鍵時刻,為了進一步深化大灣區融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經民聯建議中央支持研究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將廣東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適用範圍,由現時的南沙、前海、橫琴三個片區,拓寬至粵港澳三地,以消除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實現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

立足國際 改革創新(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近日發表2024年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的世界競爭力排名跳升兩級,重返全球五強。事實上香港自回歸以來一直在該排名上名列前茅,惟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排名一度短暫下降,但今年的報告結果引證香港已經重返世界舞台,亦反映特區政府的搶人才、搶企業等振興經濟措施有所成效,令到香港各項「經濟表現」與「營商效率」都有所提升,成績令人鼓舞。

成就健全旅遊體驗 從提供優質服務開始(黃進達) – 評論文章

隨着暑假旅遊旺季來臨,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的「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特區政府和業界必須有一個意識,除了在產業上處處爭取旅客創造收入之外,更應有一種處處皆是旅客能達會達之地。近來遠來皆是客,在內地自由行城市進一步開放的同時,特區政府宣布啟動「好客之道」運動,覆蓋全港十八區,包括大小商戶及各行業等,期望藉着是次運動,鼓勵和推動社會各個階層「行多一步」,推廣香港好客之道。那麼,由旅客抵港一刻開始至離開香港的時間,提供一個健全的旅遊體驗,以期旅客賓至如歸,乃至成為香港旅遊品牌的自發推介者,應該是全社會都要配合,將提供的服務質素,說成移風易俗也不為過。

顛覆政權案判決彰顯法治不容抹黑(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最近兩位來自英國的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辭職,當中岑耀信在辭任時更高調就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發表偏頗意見,企圖抹黑香港法治。我作為一名執業大律師和立法會議員,在此解剖岑耀信的心態及言論,並必須指出他的言行正在妨礙香港司法公義,作為曾為香港人敬重的海外非常任法官,我為他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