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提出三大建議應對全球關稅大戰 促政府支援商界 拓展經貿
強化金融 善用優勢 化危為機

經民聯八位立法會議員在記者會上就香港如何發揮自身特有優勢,將挑戰化為機遇,提出三大方
面具體建議,以助力商界和企業應對關稅戰帶來的影響。

美國發動關稅大戰衝擊全球市場,經民聯今日(4月16日)舉行「求變求進 危中搵機 應對全球關稅大戰建議」發布會,就香港如何發揮自身特有優勢,將挑戰化為機遇,提出支援商界、拓展經貿、強化金融等三大方面的具體建議(詳見附件),以助力商界和企業應對關稅戰帶來的影響,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經民聯認為,美國向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對環球貿易、投資及經濟環境造成嚴重衝擊,這對香港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事實上,香港過去不斷發展升級,全因一再成功地在重大考驗中精準把握機會。香港應更加充分地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求變求進,危中尋機,運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將貿易戰轉化為香港的發展機遇。

經民聯強調,香港作為國家對外貿易最前線和最重要的窗口平台,在美國對香港使出高額關稅的情況下,香港仍然宣示堅持自由貿易零關稅,獲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彰顯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香港應進一步強化內聯外通,積極吸引海內外資金來香港落戶,在港開設公司、併船出海,並利用好《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賦予香港的優勢,鼓勵企業通過CEPA開拓內地市場,從而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化危為機、逆風飛翔。

經民聯「應對全球關稅大戰」的三方面建議包括:

一、 特區政府應及時採取措施支援商界

  • 進一步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延長「還息不還本」安排12個月。重推信保局疫情期間的「百分百信用限額提升計劃」。
  • 暫緩今年3月推行的「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及「BUD專項基金」收緊資助比例、首期撥款比例的「理順」措施。
  • 提高「BUD專項基金」每家企業累計資助上限至1,000萬元,擴大適用市場至所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 重新推出寬免或補貼水電費、政府收費及商業登記費等短期支援措施。

二、 發揮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優勢拓展貿易空間

  • 成立專項「搶企業」基金,提供補貼或「握手費」吸引龍頭及潛力初創企業落戶;配合和聯動相關公營及半官方機構的力量、資源和措施,吸引內地中小企來港發展、併船出海。
  • 舉辦大型國際貿易高峰會,探討關稅戰背景下的合作機遇。
  • 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開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進程。
  • 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服務中心,拓展東盟及「一帶一路」市場;並由行政長官牽頭,率領高層及商界訪問歐洲,拓展經貿合作。

三、 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吸納國際資金

  • 研究吸納因全球資產市場震盪而來港避險的國際資金。
  • 設法爭取有意從美國退市的中概股優先選擇回流香港上市。
  • 加快開發創新金融產品,發展官方認證的港元穩定幣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適應去美元化趨勢,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在當前國際大環境下,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角色更加重要。香港既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需要國家以巨大的經濟體量來支援香港這個自由經濟體。只要香港能繼續維持低稅政策,向全世界包容開放,我們將會成為國家一個很重要的窗口。經民聯期望特區政府能積極考慮及採納上述建議,及時支援商界、拓展貿易空間、強化金融中心地位,帶領香港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趨利避害,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出席是次發布會的經民聯核心成員包括主席盧偉國博士,副主席林健鋒、梁美芬教授、劉業強、吳永嘉,秘書長陳祖恒,副秘書長陸瀚民和執委龍漢標。

附件:經民聯應對全球關稅大戰建議(2025年4月)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