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全國「兩會」釋出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賦能世界的重大信號。經民聯今日(3月20日)發布《落實兩會精神 塑造香港新動能》專題報告(詳見附件)。報告從國家議題出發,以香港視角把握國家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聚焦吸引投資、激活股市、穩定樓市三大議題,提出包括利得稅率降至15%、股票印花稅減半、放寬投資移民投資物業限制、恢復勾地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等一系列建議,希望落實兩會精神抓住發展機遇,推動香港更好把握國策紅利,塑造發展新動能,惠及民生。
經民聯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更大力度促進股市健康發展等目標,旨在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政府工作報告為香港經濟復甦、民生改善帶來重大啟示,香港應不失時機對接國家部署。為此,經民聯從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發揮「內聯外通」優勢,加碼招商引才
- 降低法團(企業)標準利得稅率至15%,並探討更多稅務以外的財政優惠措施,維持香港作為企業設立地區總部、設計和研發中心的長遠優勢。
- 成立「搶企業」和「搶人才」基金,向龍頭企業或潛質優厚的初創提供補貼或「握手費」、向合資格人才提供生活補助等,更進取吸納重點企業與精英落戶。
- 設立24小時「一站式」服務單位,讓外國投資者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營商相關手續,吸引更多外商進駐香港。
二、活化股市債市,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 下調股票印花稅至0.05%,即從現行的0.1%減半,並研究適當動用外匯儲備投資本地優質股票,提升回報的同時,激活本地股市發展。
- 提振新股IPO市場,在中東、東盟等地舉辦重點推廣活動,介紹港股市場優勢,吸引當地企業來港上市。
- 主動邀請更多內地省市,特別是大灣區內地城市,來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推動大灣區內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提速,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
三、引入需求「去庫存」穩樓市,加快推進北都建設
- 研究恢復「勾地」制度,並在北部都會區發展上形成賣地、補地價、「片區開發」和「勾地」多管道取得土地開發權的模式,增加發展商投資北都的誘因。
- 將目前購買400萬元或以下住宅物業繳付100元印花稅的樓價門檻,進一步上調至500萬元甚至更高水平,減輕置業負擔,協助首置人士「上車」。
- 放寬投資移民投資物業限制,下調相關物業成交價至少要5,000萬元的門檻;長遠與內地金融監管部門溝通,解決來港人才把資金轉到香港置業的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