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兩制」舉世無雙,是歷代國家領導集體核心領導下的共同成果,正如《光明日報》數年前一篇文章提到,鄧小平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即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實行兩種制度。當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繼續實行回歸前的資本主義制度,並通過與英國、葡萄牙無數次的外交談判,順利解決了香港、澳門的主權和平回歸問題,完成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一步。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國家於過去40年有非凡的成就,成功在世人面前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經濟起飛、科技高速發展、精準扶貧,以及對抗疫情、天災等重大人類危機上,獲得驕人成績。在中華兒女歷史的進程中,香港和澳門與國家並肩作戰,尤其在改革開放初期發揮了制度優勢,及以軟實力——包括人才、資金——貢獻國家,與14 億人民一同成長,一同創造更多機遇與財富。香港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國際認可的金融制度、低稅政策、自由經濟、健全的法律和司法制度等,至今仍是國家的掌上明珠;國家關愛香港之情,處處流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最希望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的,在國家起飛的同時,香港及澳門特區能同時展現資本主義制度的優點,好好發展經濟,並與內地攜手開拓「一帶一路」市場,香港也要繼續堅守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只有這樣,香港才可在國家未來發展大局中發揮重要角色。
然而多次政治事件的出現,「港獨」、「黑暴」勢力一再妄圖顛覆政府,綁架民意,威脅國家安全,反映我們的制度存在漏洞。澳門早就《基本法》第23 條立法,保護國家安全,至今未出現過任何大動亂,平安度過。香港在這方面必須補上一課,同時在民生上加把勁,於住屋、青少年教育、人口老化、經濟結構單一化等深層次問題上推出「良方」。
堅持一國兩制 抱持歷史自信
中共十九大把「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寫入黨章,習近平主席近月又多次提出「歷史自信」。就一國兩制而言,一個國家內有兩種制度同時成功,就是我們對歷史的使命、對歷史的責任及對歷史的承擔。
20 多年一路走來,結合世界發展大勢,從民族復興偉大征程、從港澳回歸以來的生動實踐來觀察香港的一國兩制發展,我們愈發感受到一國兩制蘊含着歷代領導集體核心的政治智慧和現實威力。正如《人民日報》早前有文章指出,這一重要制度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好制度!
當今是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相交匯的一年。在西方國家受到新冠疫情肆虐的同時,中國的發展和變局之快是世界所未有的。中國也是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才走到今天。我們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必須對歷史有自信,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進發。
(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