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近日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進一步優化處理免遣返聲請及遣返程序,研究修改法例,以加快處理積壓個案,更好保障香港社會整體利益。
根據入境處資料,截至2024年11月底,仍有共15,782名免遣返聲請人在港。免遣返聲請者問題持續困擾本港社會,一方面,處理免遣返聲請需耗用大量公帑,綜合相關統計,在2014年至2024年間,用於遣送聲請被拒人士、審核聲請、處理有關上訴或呈請以及提供各項人道援助服務的相關開支持續攀升,總開支逼近100億元,足以用來興建約1萬個公屋單位。在當前本港財政緊絀的情況下,如何善用資源,減少浪費公帑,顯得更為迫切。同時,濫用免遣返聲請的「假難民」滯留問題也為本港帶來各種治安方面的挑戰,一些「假難民」淪為非法「黑工」,甚至被非法集團招攬從事犯罪活動。
多年來,經民聯一直促請特區政府加大力度打擊「假難民」非法入境及留港的問題。現屆特區政府亦十分重視,採取了不少新舉措,包括在2022年12月實施新的審核及遣送政策,以減少聲請不獲確立者透過提出相關訴訟拖延其非法在港時間;入境處於2024年9月3日又推行預先通報乘客資料系統,阻截包括潛在的「假難民」等不受歡迎人士乘坐航班來港。特區政府還應適時檢討這些新措施的成效。
不過,為了徹底解決「假難民」滯留問題對本港造成的各種嚴重影響,特區政府仍需迎難而上,匯聚各方面的力量,多管齊下推出政策配套,務求治標兼治本。
首先,特區政府應優化現有資源的運用,加速處理「假難民」申請和審核程序。一方面應就給予免遣返聲請者的法律援助訂立明確的時限,並與司法機構商討,加快處理免遣返聲請個案,以及盡快堵塞相關人士濫用司法覆核機制的漏洞;另一方面應調撥資源,並善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快審核「假難民」的申請,務求「假難民」盡快離境。
其次,特區政府應完善法例,並加強執法。很多市民都建議,應參考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做法,修訂現行法例,凡未經有效簽證抵達本港的非法入境者,均必須關押在禁閉式設施。換言之,所有免遣返聲請者在完成甄別程序前,不會再獲發臨時身份證明書(俗稱「行街紙」)。此舉雖然要動用不少社會資源,但是最有效減低他們來港打黑工賺錢的誘因,以及被非法集團招攬犯案的機會。
歸根究底,從源頭堵截「假難民」是最重要的。特區政府既要加強與內地執法機關的合作,嚴厲打擊非法偷渡活動及販運人蛇集團,全方位堵截非法入境活動,同時請中央政府協助,要求「假難民」來源較集中的相關國家和地區嚴厲打擊當地的偷運人蛇集團,從源頭減少來港的「假難民」。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