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日前在海峽論壇視頻致詞中強調,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任何勢力、任何困難都割斷不了血脈親情,壓制不住往來互動的共同心願。筆者認為,汪洋的講話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釋放正能量,也向「台獨」勢力發出清晰信號,「台獨」是絕路,挾洋自重只會給台灣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峽論壇中有一場以青年為主題的交流。有台胞懷着兩岸夢,努力向台灣大學生分享「西進」的攻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包括大陸對台青創業的優惠政策,以及台青來大陸發展的實際狀況;有八十後台青在廈門創業,經營網紅經濟,她形容「這是一片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土地,是一片你努力就會開花的土地。」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赴大陸、肯打拚,不少台青在大陸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大陸一直與台胞分享發展機遇,着眼點和用力點就是增進同胞福祉,讓大家過上更美好的日子。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31條」,到「26條措施」,也是一脈相承為台胞台企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這些含金量高的惠台政策,堅定了台企在大陸投資創業就業的信心,並便利了現時在大陸生活的台胞。
今年兩會,筆者亦提出了「台胞台稅」的建議,參考「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的政策,在最多台胞聚居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廣東省和福建省推出「台胞台稅」,按內地個人所得稅與台灣薪俸稅的差額,給予補貼。筆者認為,此舉向台胞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讓大陸成為台胞安居樂業的熱土。經濟層面上,持續吸引台企在陸投資,有助兩岸經貿關係保持緊密連繫,亦可助力國家最新的「國內大循環」政策。同時,建議定期審視「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針對台灣的優勢產業,每年評估提供相關優惠政策的可行性,包括半導體產業、電子工業、農業等,共享發展機遇。
國家即將開展第二個百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際,台灣不應也不能缺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筆者確信,和平統一,共同發展,既是大義,更具大利。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