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國兩會三月中在北京勝利閉幕。回顧過去一年,環球政經形勢複雜多變,地緣政治動盪不止,我國在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實現百分之五的經濟增長目標,同時穩步發展新質生產力,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展望 2025 年,除了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亦是開展「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之年。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習近平主席在兩會期間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國家發展進一步指明前進方向;國務院總理李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在百分之五左右,並公布各項對應的政策和部署,內容務實精煉、規劃立意深遠,同時為香港發展帶來了新任務、新機遇,值得社會各界重點關注和深刻學習。
新界鄉議局在 2025 年 3 月 18 日舉辦「學習宣傳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我向在場逾百名鄉議局執行委員和核心成員分享兩會精神重點,亦出席了由經民聯舉辦的「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 2025」並擔任講者,與聯盟成員交流兩會精神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就今年全國兩會的核心要義,我有以下四點思考和見解,希望結合兩會精神和新界建設,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一、全速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會期間參與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國內國際,抓好城鄉融合、區域聯動,優化生產力布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亦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列為其中一項重點任務,同時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國家發展戰略。
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實踐,是落實兩會精神的關鍵支點。香港坐擁 5 所百強大學、 16 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 22 所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同時亦有數以千計的世界級學者和數以萬計的研發人員,具有深厚的科研和人才優勢,為推動北都創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其中,新田科技城規劃將預留 300 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有助吸納大量海內外創科和獨角獸企業進駐;位於科技城內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佔地 87 公頃,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政策的試驗田,匯聚全球頂尖科研成果和人才,共同促進科技創新。另一邊廂,特區政府亦在北都預留 80 公頃土地發展「大學教育城」,將成為大灣區「政、產、學、研、投」高效協作和科研成果轉化的最高平台,吸引更多資本投入,為推動國家產業創新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與此同時,北都規劃緊緊圍繞「科技創新、生態共融、跨境協同」三大目標,高度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從新田科技城的創科產業聚集,到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的現代服務業布局,再到新界北新市鎮的口岸商貿區,都充分呼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
社會各界應積極支持並配合特區政府政策落地,加快北都土地整合與社區建設,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同時亦要積極促進「城鄉共融」,在新市鎮的發展過程中,保留新界傳統文化與自然風貌,實現發展與傳承的平衡。
二、善用新界三大獨特優勢,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香港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是聯通國內國際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強調「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同時亦首次支持香港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深化香港與國際的交往合作將是中央擴大開放策略的關鍵所在;而新界在促進香港內聯外通的進程中,具有三個無可取代的獨特優勢,可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更多、更好的作用。
第一,新界享有毗鄰深圳的地理優勢,有利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跳板,共同促進創科、物流等領域的跨國合作。特區政府應妥善並有序落實《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四大發展區域的規劃,包括將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和白泥一帶打造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與深圳前海合作區對接,建設現代服務業中心;推展新田科技城並與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協同發展,構建創新科技地帶;善用古洞北和新田一帶設有三個跨境陸路口岸的優勢,帶動商貿及產業發展,構建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以及與深圳共同在沙頭角一帶建設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打造成為大灣區乃至國際的後花園。
第二, 新界擁有豐厚的文化優勢,包括歷史古蹟、傳統習俗,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都是深化國際交流的「軟實力」,是向國際社會展現中華文化的最好橋樑;通過發展文旅產業,輸出新界文化品牌,必定能吸引全球目光,講好中國和香港故事。例如可借鑒浙江橫店影視城的成功經驗,在新界打造「港版橫店」,並發展成影視主題樂園、互動演藝項目等,形成集觀光、度假、消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通過影視文化帶動旅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形成多元化的產業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就業。
第三,新界有數十萬鄉僑旅居海外,擁有廣泛人脈和影響力優勢, 可透過舉辦恆常的聯誼活動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在海外講述中國發展成就、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以及新界獨特傳統文化等,在海外講好中國和香港的發展故事;同時也可以透過組織海外年青一代回鄉探訪,親身感受祖國和香港的發展變化,進一步增強年青一代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造新界文明鄉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又指示要「加強文明鄉風建設」及「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新界鄉村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新界幅員廣闊,土地資源豐富,在 27 鄉共 709 條鄉村中,仍保留濃厚的鄉村文化、獨特的風俗習慣,以及多元的民間信仰,極具發展潛力;應積極響應國策,在新界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提升新界原居民的生活水平,構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文明鄉風。
具體措施包括充分利用新界的閒置土地資源,包括沙頭角、西貢北及大嶼山南部等,同時借鑒內地鄉村振興的成功經驗,發展文旅產業、度假旅遊及康養事業;同時亦必須貫徹「基建先行」的原則,加快推動鄉村道路和碼頭、水電系統,以及排污等基建設施,改善鄉民的居住環境;最後,在推動城市發展的同時,應結合鄉村的傳統文化,因地制宜、拆牆鬆綁、簡化條例,容許鄉民申辦民宿和鄉郊食肆,推動本土經濟及鄉郊旅遊發展。
四、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 「一國兩制」方針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充分彰顯了國家對香港維持「一國兩制」憲制秩序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必須團結一致,持續推進、深化和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等觀念,實現社會長期繁榮穩定。
新界原居民素有愛國、愛港、愛鄉的優良傳統,一直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例如去年初特區政府提出《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推動《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在過程中,新界鄉民一呼百應,積極向特區政府表達支持意見,並向公眾熱切宣揚《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重要性,堅定維護國家安全。
我們要善用新界原居民愛國、愛港、愛鄉的優勢,透過舉辦文化活動、歷史教育等方式,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培養年輕人的國家意識和家國情懷,同時持續在香港社會廣泛推進和深化「一國兩制」和「愛國者治港」的正確認知,為香港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
總括而言,今年全國兩會為國家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也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機遇。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我會繼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以更加充沛的熱情,投入到履職實踐之中,為國家、為香港的高質量發展,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亦期望社會各界能夠加以學習和深刻領略全國兩會精神,準確把握國家發展大勢,增強與國家同頻共振的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更新的力量。
原文刊於: